贵州省贵阳市2024年高三年级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pdfVIP

贵州省贵阳市2024年高三年级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贵阳市2024年高三年级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第1页

贵阳市2024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

历史

2024年2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莲鹤方壶是春秋早期郑国国君的随葬品,其完美融合了楚国、周王室及晋国青铜器的三

种风格,造型上从下到上依次呈现出严肃神秘、中规中矩、自由飞扬的特点。最引人注

目的是其上层盖顶盛开的双层莲瓣,中央伫立着一只引颈欲鸣、展翅欲飞的仙鹤。仿佛

冲破了商周青铜世界的神秘威严。这反映了

A.郑国文化受其他国家的影响B.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

C.春秋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风貌D.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

2.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免老告人以为不孝,谒杀,当三环(“环”通“原”,宽宥)

之不?不当环,亟执勿失。”汉简《奏诚书》中提到:“教人不孝,次不孝之律。不孝

者弃市,弃市之次,黥为城旦春。”这表明

A.秦朝法律中也含有儒家的思想B.秦汉律法具有一定沿袭性

C.中国古代外儒内法的治国特点D.秦以法治国、汉以儒治国

3.魏晋阮籍在《乐论》云:“乐者,使人精神平和,天地交泰,远物来集,可乐也。”嵇康

《琴赋》中也说:“(音乐)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

也”。这反映了魏晋士人

A.对玄理哲思的热衷B.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C.审美趣味非常高雅D.纵情流连山水之间

贵州省贵阳市2024年高三年级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第1页

贵州省贵阳市2024年高三年级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第2页

4.宋代佃农在户籍中专门被列为“客户”,租佃土地须订立正式契约,佃农在契约期满后

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他们还可以参加一些商业活动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

说明

A.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的减轻B.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C.宋朝不再以职业来区分贵贱D.宋朝契约精神的逐渐加强

5.乾隆年间,全国人口已达3亿,为解决粮食问题,乾隆下令嘉奖对农业有贡献的人。陆

耀是其中之一,他在《甘薯录》中记述:“蔓延极速⋯⋯每亩可得数千斛,胜种五谷几倍

⋯⋯亩收十石,数口之家,止种一亩,纵灾甚,一至成熟,终岁足食。”材料反映出甘薯

的种植

A.提高了粮食产量B.丰富了食品的种类

C.缓解了人地矛盾D.加速贫瘠地区开发

6.《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耆英等以为通过进一步与英国“交涉”便可换取所谓

“万年和好”,于是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等附件。同时,认为给予英法美等

“片面最惠国待遇”,就可坐收“以夷制夷之利”。这说明

A.近代国家外交理念转型B.不平等条约签订影响深远

C.列强侵略进一步的加强D.思想认识关乎国家的利益

7.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主张摧毁封建土地关系,土地归国家所有,但经过反复思量,孙

中山在同盟会的纲领中提出“平均地权”,主张

文档评论(0)

177****24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