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1半导体二极管1-2半导体三极管这是最常用的七段数码显示。要使它显示0~9的一系列数字只要点亮其内部相应的显示段即可。七段数码显示有共阳极(b)和共阴极(c)之分。数码管的驱动方式有直流驱动和脉冲驱动两种,应用中可任意选择。数码管应用十分广泛,可以说,凡是需要指示或读数的场合,都可采用数码管显示。2.稳压二极管硅稳压二极管简称稳压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它与电阻配合具有稳定电压的特点。1)稳压管的伏安特性稳压管正向偏压时,其特性和普通二极管一样;反向偏压时,开始一段和二极管一样,当反向电压达到一定数值以后,反向电流突然上升,而且电流在一定范围内增长时,管两端电压只有少许增加,变化很小,具有稳压性能。这种“反向击穿”是可恢复的,只要外电路限流电阻保障电流在限定范围内,就不致引起热击穿而损坏稳压管。2)稳压管的主要参数a.稳定电压值UVDZ:稳压管在正常工作时管子的端电压,一般为3~25V,高的可达200V。b.稳定电流IVDZ:稳压管正常工作时的参考电流。开始稳压时对应的电流最小,为最小稳压电流IVDZmin;对应额定功耗时的稳压电流为最大稳压电流IVDZmax。c.动态电阻rVDZ:稳压管端电压的变化量ΔUVDZ与对应电流变化量ΔIVDZ之比,即d.稳定电压的温度系数:当温度变化1℃时稳压管的稳压值UVDZ的相对变化量。e.稳压管额定功耗PVDZM:保证稳压管安全工作所允许的最大功耗。其大小为PVDZM=UVDZIVDZmax3)稳压二极管的应用UI是不稳定的可变直流电压,希望得到稳定的电压UO,故在两者之间加稳压电路。它由限流电阻R和稳压管VDZ构成,RL是负载电阻。三极管是由两个PN结、3个杂质半导体区域组成的,因杂质半导体有P、N型两种,所以三极管的组成形式有NPN型和PNP型两种。1.三极管的结构及类型不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三极管,都有三个区:基区、发射区、集电区,以及分别从这三个区引出的电极: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两个PN结分别为发射区与基区之间的发射结和集电区与基区之间的集电结。三极管的结构及类型三极管基区很薄,一般仅有1微米至几十微米厚,发射区浓度很高,集电结截面积大于发射结截面积。使用中要注意电源的极性,确保发射结永远加正向偏置电压,三极管才能正常工作。三极管根据基片的材料不同,分为锗管和硅管两大类,目前国内生产的硅管多为NPN型(3D系列),锗管多为PNP型(3A系列);从频率特性分,可分为高频管和低频管;从功率大小分,可分为大功率管、中功率管和小功率管。2.三极管电流分配和放大作用实验得出如下结论:IE=IC+IBIC≈IE三个电流之间的关系符合基尔霍夫电流定律,IB虽然很小,但对IC有控制作用,IC随IB改变而改变。β称为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它反映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能力,也可以说电流IB对IC的控制能力。1)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三极管电流之间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关系呢?这可以通过在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来解释。a.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电源UBB经过电阻Rb加在发射结上,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不断地越过发射结而进入基区,形成发射极电流IE。同时,基区多数载流子也向发射区扩散,但由于基区很薄,可以不考虑这个电流。因此,可以认为三极管发射结电流主要是电子流。b.基区中的电子进行扩散与复合。电子进入基区后,先在靠近发射结的附近密集,渐渐形成电子浓度差,在浓度差的作用下,促使电子流在基区中向集电结扩散,被集电结电场拉入集电区,形成集电结电流IC。也有很小一部分电子与基区的空穴复合,形成复合电子流。扩散的电子流与复合电子流的比例决定了三极管的放大能力。c.集电区收集电子。由于集电结外加反向电压很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4.6半导体分立器件1.ppt
- 常用半导体器件 (1).ppt
- 常用半导体器件.ppt
- 第1讲-半导体器件(IC)制作工艺简介.ppt
- 第1章半导体器件.ppt
- 电力半导体器件.ppt
- 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元件及其特性.ppt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系列:Rockwell Automation DeviceNet for Textile_(15).未来发展趋势:DeviceNet技术展望.docx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系列:Siemens ProfiBus for Textile_(17).纺织行业Profibus系统的标准化与认证.docx
-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PowerWorld二次开发_(4).图形界面操作.docx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系列:Bosch Rexroth Sercos III for Textile_(4).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机制.docx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系列:Rockwell Automation DeviceNet for Textile_(2).DeviceNet通讯协议详解.docx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系列:Beckhoff EtherCAT for Textile_(12).与其他现场总线技术的对比.docx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系列:Siemens ProfiBus for Textile_(9).Profibus-DP与Profibus-PA的区别与应用.docx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系列:Siemens ProfiBus for Textile_(18).未来Profibus技术在纺织领域的趋势与发展.docx
-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PowerWorld二次开发_(3).数据导入与导出.docx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列:Omron NX1P for Textile_(13).行业标准与认证.docx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列:Omron NX1P for Textile_(12).系统集成与优化.docx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系列:Rockwell Automation DeviceNet for Textile_(12).DeviceNet安全性评估与措施.docx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系列:Siemens ProfiBus for Textile_(14).Profibus在纺织工业中的安全通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