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II
金融大数据研究
分
析
报
告
目录
TOC\o1-3\h\z\u第一章大数据背景与动态 3
1.1大数据的宏观价值与背景 3
1.1.1国家——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放 3
1.1.2政府——转变理念,集成信息,抓住机遇 5
1.1.3学术——科学的研究数据,用数据来研究科学 6
1.1.4产业——产业需要变革,行业需要互融互通 7
1.1.5公司——平台化竞争,特色应用化生存 8
1.1.6投资——大数据将提供价值分析新视角 9
1.2国内外大数据发展动态 10
1.2.1国外大数据发展动态 10
1.2.2我国大数据发展动态 15
1.2.3大数据相关社区 18
1.2.4我国大数据行业协会 22
第二章大数据典型应用 24
2.1金融大数据应用现状 24
2.2大数据信贷 26
2.3大数据征信 28
2.4大数据投资 29
2.5金融大数据发展趋势 31
第一章大数据背景与动态
1.1大数据的宏观价值与背景
从大历史观来看,“大数据”的内涵远远超越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概念,它的意义可以比肩“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范围的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释放巨大的生产力,深刻改变社会的面貌,提升国家治理,革新科学研究的思想,促进产业间的跨界、融合和颠覆,并将极大的促进文明的传播、凝聚、和升华。
数据自古存在。乌龟壳、树皮、绸缎都曾经是记录数据的媒介,现在都已经退出了舞台;留声机、磁带机也曾经风靡一时,也已难觅踪影;现在当红的信息技术,像个人电脑、智能手机、IPad在不远的将来也将被陈列在博物馆。唯有数据,虽然不断的变换表现形态,将一直伴随人类走向未来。
物联网本质上是器物层面的技术,从大数据的视角而言,是采集数据的终端。云计算本质上是IT服务交付手段的变革,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技术基础架构的更新。物联网和云计算都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定阶段的自然延伸,依然属于信息技术范畴。而大数据可以看成是数据积累到一定规模后,引发的质变。大数据超越信息技术,使人们重新界定国家竞争的主战场,重新审视政府治理水平,重新认识科学研究的新范式,重新审视产业变迁的驱动因素,重新理解投资的决策依据,重新思考公司的战略和组织。
综上所述,大数据将是保障国家安全、社会治理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恒久主题!
1.1.1国家——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放
2012年3月份,奥巴马发布了美国版的《大数据发展计划》,通过这个计划,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大数据技术领域的竞争事关一国的安全和未来。国家数字主权体现为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数字主权将是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另一个大国博弈的空间。大数据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落实为国家战略。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已经开始纷纷行动。
2013年,美国人斯诺登给世人揭开了“数据战争”的冰山一角,美国的“棱镜计划”事实上把所有国家、个人都可以玩弄于股掌之上。连其多年的盟友,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都在NSA(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之下。面对默克尔的愤怒的质问,奥巴马只能言辞闪烁的声称“现在没有监控,未来也保证不会监控您的手机!”
人们把战略核潜艇称为“国之重器”,的确,神出鬼没的毁灭力量令人望之生畏。但是,如果导弹赖以导航的坐标数据被人为修改或者提前探知了呢?如果不具备保护这些核心数据的能力,恐怕就会应了那句老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参与棱镜计划的公司包括谷歌、雅虎、Facebook、微软、苹果、思科、Oracle、IBM等科技巨头。可以看到,大数据时代,IT产业强大与否已经直接决定一个大国是否成为强国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没有数据安全,就不会有国家安全,没有强大的IT产业,就不会成为一流国家,也就谈不上中国梦!
保护国家层面的数据安全,恰恰是以数据开放为基础的。开放是一种态度,更是一项能力。一些重大基础数据开放,可以构成社会的数据基础,按照大数据定律之一“数据之和的价值远远大于数据价值的和”来推断,来自不同领域的数据聚合在一起,开放给社会,将会产生类似核聚变一样的价值发现效应。
现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基础通信、国家各部委的数据,具备聚合的效应和产生核聚变价值的基础。国家统计局联合百度、阿里巴巴,已经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这是非常好的开端。与此同时,“数据割据、拥数自重”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譬如气象观测数据,这类数据对于研究大气变化、气候演变、农业指导等具备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但目前来看,类似此类的数据应用范围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再如住建部的购房数据,这类数据对于防止腐败、研究经济走势、人口迁移,甚至制定国家决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数据。这类数据如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