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3章 地表形态及其变化 第5讲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3章 地表形态及其变化 第5讲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A.① B.②C.③ D.④解题思路:第(1)题,河流的产生与断层有关。白垩纪岩层有明显断层,说明白垩纪岩层形成早于断层,也早于溪流,即溪流形成晚于白垩纪。第(2)题,断层西侧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断层东侧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向斜与背斜均经过三个岩层。尝试解答:(1)C(2)B[训练突破](2021·天津河西二模)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其相对强弱制约着地貌的发展方向。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据此完成1~2题。1.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是()A.甲 B.乙 C.丙 D.丁2.推测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是()①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②丁为背斜构造,岩层不易被风化侵蚀③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弱④丁处岩石的性质与其他地方不同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A2.B解析:第1题,图中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属于储油、储气构造;乙、丁两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油气资源少;丙处为断层构造,地质不稳,不适合工程建设。第2题,由图中丁区域下方岩层错位可知,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丁为向斜构造,岩层坚硬,且区域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弱,不易被风化侵蚀;丁处岩石性质与周边岩石并无差别。(2023·河北石家庄三模)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一河段,该河段东侧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3个古河道阶地(T1~T3),河流西岸基本无阶地。据此完成3~4题。3.该河段的阶地形成与分布反映出()A.河流东岸侧蚀作用显著B.河流两岸地壳间歇性抬升C.河流自东向西发生迁移D.河流两岸地壳间歇性下降4.该河段的阶地分布区域地质构造类型为()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答案:3.C4.A解析: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水下切侵蚀,原有河漫滩形成阶地。河流东侧形成阶地,西侧没有阶地,可判断河流东侧有河漫滩,以流水堆积为主,西侧没有河漫滩,以流水侧蚀为主,河流可能向西侧迁移;河流两岸同时地壳间歇性抬升或下降会使两侧地貌相同或相近,不会出现东西两岸明显差异。第4题,阶地所在地为背斜构造,背斜岩层的隆起,使东侧形成多级阶地,同时使河流向西迁移;地垒和地堑是断层的表现形式,岩层的升降运动比较明显,而该地区有宽阔的阶地,地势起伏和缓,不是地垒或地堑。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情境设置]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问题导引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类型分别是什么?列举世界在此成因下形成的著名地貌。提示: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生长边界。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素养提升]下图为板块边界及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组成岩石圈的是()A.① B.①②C.②③ D.①②③2.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岩石新老关系(岩龄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大于乙 B.甲等于乙C.甲小于乙 D.无法判读答案:1.B2.C解析:第1题,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包括软流层。读图可知,组成岩石圈的是①②。第2题,图中生长边界是新岩石产生的地区,距生长边界越近,岩龄越小;反之,岩龄越大。故岩龄甲小于乙,C项正确。本课结束2.物质循环(1)岩石类型。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2)地质作用。形成A、B的作用为冷却凝结,形成C的为变质作用,形成D的为外力作用,各类岩石形成新岩浆的作用是重熔再生。(3)影响。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差异加大;外力作用则可夷平地表,使地表差异减小。方法技巧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判读(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始于岩浆,最终又回到岩浆。(2)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3)沉积岩和变质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三大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转化为岩浆。[知识巩固]大理石天然画“鱼化石”是苏州留园三宝之一,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1.“鱼化石”岩石的类型属于图中的()A.① B.②C.③ D.④2.形成“鱼化石”的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 B.沉积作用C.侵蚀作用 D.冷凝作用答案:1.B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是沉积岩,②是变质岩,③是岩浆岩,④是岩浆。“鱼化石”属于大理石,大理石属于变质岩,即图中的②,B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