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唐朝后期的政治与经济.pptVIP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唐中后期田制与军制的变化;1、唐初地广人稀,国家控制大量土地,均田制得以有效推行。唐中期后,随着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农民授田不足的情况日益严重,逃户日增。

2、周边战事频繁,朝廷开支猛增,均田农民不堪赋役。

3、土地兼并加剧。

4、租佃关系发展较快。丧失土地的农民或成为佃客、雇工,或沦为流民,天宝年间四处流散者有数百万,均田制已无法维持。

;天宝政局742-756;(二)、杨炎推行两税法

当年8月,宦官逼迫顺宗让位于唐宪宗。

玄宗,高力士“每四方进呈,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

(二)、宦官专权与反宦官集团的斗争

分别授安史旧将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驻所魏州,今河北大名)、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驻所恒州,今河北正定)、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驻所幽州,今北京),史称“河朔三镇”。

代宗,鱼朝恩:“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3)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因此被称为两税。

不久王叔文被杀,王伾病死,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都被贬逐到边远地区做司马(州一级里无实权的官),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合于租税依负担能力之原则。

(二)、宦官专权与反宦官集团的斗争

宦官之祸,始于明皇,盛于肃、代,成于德宗,极于昭宗。

(二)、宦官专权与反宦官集团的斗争

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

两税法(户税)

2、政治经济后果与文化影响;;(二)、府兵制的瓦解;(三)、军事布局的改变;兵役制度的改革在军事上起过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导致朝廷和地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集中大部分府兵,足以压制四方的关中仅剩下十几万彍骑护卫,其军事训练不足;而不断和少数族打仗的边疆军队却集中了精兵强将达五十余万。

另外开元天宝年间,唐廷陆续在沿边设置了九处节度使和一处经略使。节度使长期统帅招募来的士兵,军队渐成私人武装,成为一种隐患。

;二、安史之乱755-763;(一)、安禄山其人;;;(三)、安史之乱的影响;在河朔藩镇之外,唐朝廷要卫护边疆,需继续维持边地原有诸镇;鉴于安史之乱外强内虚的教训,又要保持平叛中在中原地区设置的新军镇,从而使全国藩镇增加到四五十个;缘边节度使体制遂演化成天下藩镇林立。

早已丧失强大中央武装的唐朝廷只能依靠藩镇之间互相制约来维持内外局势的平衡,而再无解决藩镇势力的可能。

;;;;2、政治经济后果与文化影响

战争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原富庶繁荣的关中、中原地区几经浩劫,户口急剧下降,黄河流域从此失去了全国经济发展中心的地位。

唐中央集权体制大为削弱。朝廷中宦官势力抬头,专掌禁军,左右政治。地方上安史虽灭,其降将旧部仍控制河北,其它地区也藩镇纷起,北方割据形势已无法改变。

内地动乱导致边防空虚,唐帝国陇右河西走廊尽失于吐蕃,不但无法控制西域,关中也不时受到侵扰。

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

;唐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化,全国大部分州县都设置节度、观察、防御、团练、经略等使,出现“为使则重,为官则轻”的现象。

不仅如此,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北地区的文化与社会风气渐趋胡化,陈寅恪指出“河北社会通常情态,其尚攻战而不崇文教,质言之,即渐染胡化深而汉化浅也……唐代安史乱后之世局,凡河朔及其他藩镇与中央政府之问题,其核心实属种族文化之关系也。”(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三、唐后期的政治困扰;(一)、藩镇割据与反藩镇的斗争、元和中兴;德宗削藩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唐王朝险些灭亡,经过这些事变,对藩镇也是一味姑息。

宪宗坚持对藩镇用兵,暂时出现了肃、代、德、顺四朝未曾有过的接近统一的局面,称“元和中兴”。但节度使领有重兵的局面并未改变。

820年(元和十五年),宪宗被宦官杀死后,河朔三镇相继叛变。此后,藩镇割据林立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唐亡。;(二)、宦官专权与反宦官集团的斗争;玄宗,高力士“每四方进呈,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

肃宗,“尚父”李辅国:“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代宗,鱼朝恩:“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宦官之祸,始于明皇,盛于肃、代,成于德宗,极于昭宗。——《资治通鉴》卷二六三

;;;;宦官势力的恶性发展引起朝内官僚集团的不满,形成了南衙(即朝官衙署,位于皇城,在南面,为官僚集团大本营)和北司(宦官衙署,位于宫城,朝官衙门的北面)的斗争。

唐顺宗永贞(805年)革新:官僚王叔文、王伍、刘禹锡、柳宗元等,在顺宗支持下执掌政事,进行改革,主张减免苛征杂税,惩办贪官,取消宫市。他们还派将领担任禁军统帅以夺宦官的军权,遭到宦官势力的抵制。当年8月,宦官逼迫顺宗让位于唐宪宗。不久王叔文被杀,王伾病死,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都被贬逐到边远地区做司马(州一级里无实权的官),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唐文宗时,南

文档评论(0)

知识的力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每天进步一点点,生活向上没一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