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医痰病学术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潘桂娟研究员(医学博士)
目录
一、中医痰病学术的历史源流1
(一)秦汉时期1
(二)晋隋唐时期2
(三)宋金元时期6
(四)明清时期12
(五)近代22
二、中医痰病学术的发展现状23
(一)基础研究23
(二)临床研究与应用30
三、中医痰病学术未来发展的思考54
(一)痰病研究的现代意义和总体目标54
(二)痰病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近期重点57
主要参考文献58
中医痰病学术体系,萌芽于秦汉,发端于晋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
近现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代医家和学者的研
究与应用,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不断充实与进步,到清末已具有丰富的学术内
涵,成为中医药学术宝库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痰病学术,既不是束之高阁的
理论,也不仅是口传心授的经验。其自宋元以来,以其普遍应用、疗效独特的实
用价值而受到临床医家的广泛重视,而且始终是中医药学术体系的重要分支,而
成为探讨研究的热点。以至当代的一些中西医结合学者,也对此开始重视与研究。
中医痰病学术的内涵及其科学性、实用性,决定了其经久未衰,不断进步的历史
必然。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持召开的全国首届及本届中医痰病学
术研讨会,就是在当代医家和学者研究工作的推动下,本着在这一领域共同研究、
相互交流、彼此促进的学术目标组织召开的。下面我就中医痰病学术研究的历史、
现状及未来,做概要的报告以抛砖引玉。
一、中医痰病学术的历史源流
(一)秦汉时期
从现可见文献分析,中医痰病学术萌芽于先秦及两汉时期。如:成书于秦汉
之际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胸中痰结”、“留饮痰癖”之类的记载。其云:
“恒山,味苦寒。主治伤寒热,热发温疟,鬼毒,胸中痰结,吐逆。一名互草。
生川谷”。“巴豆,味辛温有毒。主治伤寒温疟寒热,破癥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
大腹水肿,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注邪物,杀
虫鱼。一名巴椒。生川谷”。与此相关的记载,如:“大黄,味苦寒有毒。主下瘀
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
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荛花,味苦寒。主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
聚大坚症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生川谷”。除以上药明
确论及于痰饮之外,至今常用的治痰(饮)药物,如:菖蒲、远志、旋覆花、白
术、栝萎、款冬花、桔梗、贝母、麻黄、泽漆、芫花、大戟、葶苈、半夏、荛花、
蜀漆、恒山、商陆、大黄、射干、茯苓、厚朴、枳实、巴豆、皂荚、白僵蚕等,
《神农本草经》中也已收载。
与《神农本草经》时代相近的《黄帝内经》中,虽然对人体气血的运行,津
液的转输,饮食精微物质的受纳及消化、吸收、代谢过程,已有较多的论述,但
全书未明确论及痰的概念。关于与痰病相类的症候则多有记载。如:《素问•评热
病论》云:“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
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九,从口中若鼻中出”。《素问•通评虚实论》云:
“凡治消瘴,仆击,偏枯屡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此外,《灵
枢•刺节真邪篇》云:“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
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
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可见当时已认识到“瘤”的
发生,与津液留结有关。而从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来分析,津液留结便是痰浊,
气滞津结痰凝,可形成瘤。而这里所言津液久留所生“瘤”,有“以手按之柔”
和“以手按之坚”两种病状,也是临床上的客观存在。此外,《内经》十三方中,
半夏汤、半夏秫米汤、生铁落饮等,均有化痰之效。
至于一些学者提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上的帛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至
今治痰常用的约物,如半夏、皂荚、牡蛎、杏仁,及服零(茯苓)、白付(白附
子)、虻(贝母)等,亦可资参考。
到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论》中,已出现有关痰饮证
治的明确论述。如:《金匮要略方论》中的“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提出“病
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并据饮邪所在不同部位而出现的的各种不
同主证,将其病变分为痰饮(狭义)、悬饮、溢饮、支饮四类,并提出主治方剂
体现出不同的治疗方法及用药特点。但从此篇所论病变的特点看,基本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借条 借条模板.docx VIP
- 《财务管理》教学课件ppt(完整版).pptx VIP
-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情感表达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pptx
- 重点传染病防治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docx VIP
-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4.2直线、射线、线段专项提升训练(重难点培优)2023年7上册同步培优(解析版)【人教版】含答案.pdf VIP
- 2024必威体育精装版民事起诉状.doc VIP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三版李海峰课后习题答案.doc
- 消防设施维保服务投标方案.pdf
- 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VIP
- 仁爱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6 单元测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