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安友谊中学2023年秋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竹书纪年》载:“(西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汉水)。”“过伯簋”铭文(如下图):“(昭王时)过伯(封地在今山东)从王伐反荆,孚(缴获)金(铜),用乍(作)宗室宝尊彝。”运用这两则史料,可以证实的有()

①昭王带兵征伐不臣服于周的楚②昭王十六年楚地向周王贡献铜

③诸侯有带兵随周王作战的义务④儒家学说传播到长江流域的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西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汉水)。”可知,昭王带兵征伐不臣服于周的楚;根据材料“(昭王时)过伯(封地在今山东)从王伐反荆,孚(缴获)金(铜),用乍(作)宗室宝尊彝。”可知,昭王十六年楚地向周王贡献铜;根据材料“(西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汉水)。......(昭王时)过伯(封地在今山东)从王伐反荆,孚(缴获)金(铜)”可知,诸侯有带兵随周王作战的义务;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儒家学说在春秋末期由孔子创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司马迁评价秦代“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地方必须坚决执行中央下达的政令,即“法令行政”。现代学者通过分析新出土秦简的内容,对秦代县令法令行政和自主决断行政的情况做了如下分类和统计。据此可知当时()

序号

行政运作内容

竹简总数

法令行政及所占比率

自主行政及所占比率

1

县令处理政务直接下达政令

26

5

19.2%

21

8..8%

2

县令执行上级下达的政令

12

12

100%

0

0

3

县令审判跨境运作的政务申请

10

10

100%

0

0

A.法令行政未能彻底实施 B.地方拥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 D.法令严苛导致地方难以推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对秦代县令法令行政和自主决断行政的情况做了如下分类和统计。”及所学可知,县令处理政务时直接下达政令的比率高达80.8%,这说明县令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B项正确;司马迁认为秦代地方坚决执行中央下达的政令,现代学者的研究与其是否存在冲突?县令处理地方事务时自主行政的比率虽然高达80.8%,但存在缺乏中央政令,地方不得不自行决断的可能,所以现代学者的研究并不能否定司马迁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法令严苛的信息,无法得出地方难以推行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3.以下为汉代部分政论家的言论摘选()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西汉]董仲舒《天人三策》

“义者,君之政也;法者,君之命也”

[东汉]王符《潜夫论》

“情无所止,礼为之俭;欲无所齐,法为之防。”

[东汉]仲长统《昌言》

据此可知,汉代思想界

A.摈弃了秦朝治国方针 B.儒法思想走向融合

C.呈现出多元争鸣局面 D.天人感应学说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义者,君之政也;法者,君之命也”等可知,董仲舒等三人都主张治国当以“刑德”“义法”“礼法”并用,反映了当时儒法思想的融合,B项正确;秦以法家思想治国,而材料中三人的思想都涉及法的使用,并未彻底摈弃,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家成为主流思想,“多元争鸣”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但其他两人的说法不涉及这一学说,排除D项。故选B项。

4.下图是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集簿》。《集簿》内容言简意赅,区区700字却涵盖了东海郡(即今连云港地区)的行政建置和吏员配备、农业经济、民政、财政等方面内容和22个项目的综合统计。这是汉代实行哪一制度的依据?()

A.察举制 B.编户制 C.刺史制 D.上计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汉代。出土的简牍《集薄》涵盖了行政建置、农业、民政、财政等方面的统计情况,而上计制是关于统计仓库存粮、垦田、赋税和户口数的制度,因此是汉代上计制的依据,D项正确。察举制是汉代选官制度,与材料不符合,排除A项;编户制是统计户口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