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延安中学高二语文考试作文优秀范文:争与不争.docx

2024年延安中学高二语文考试作文优秀范文:争与不争.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人说:有时候,“争”是一种积极的表现;有时候,“不争”代表更高的境界……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1)自拟题目。(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有所争,有所不争

从古至今,儒家的“有为论”和道家的“无为论”在我们文化的脉搏中碰撞、搏动了上千年。时至今日,“争”或“不争”仍无公认的定论。有人说:有时争是积极的部分,有时不争则是更高的境界。我尤其欣赏这个观点,关键就在“有时候”此三字上

脱开了这“有时候”,争与否的论断随即失去了其意义:抛去实际情况的条件,争或不争都能成为指引人生的灯塔,同时也都是将人拽入深渊的魔鬼。在“争”代表积极的情况里,“不争”便是一种惰性;反之,“争”的途中偶尔人头攒动,你死我活,那几乎是欲望所驱动的。大部分人正是在这条路上盲目因本能而争,稀里糊涂消磨殆尽了生命。

因此,有所争,有所不争,方能使人收获。何时争,何时不争,则成为了每个人人生中绕不开的重大议题。

“争”是什么?以我观之,争是人对某个向往之物的主动追索。自己一人追逐也好,与泱泱众人一同争夺也罢,喧嚣抑或是宁静这都是“争”。世人相争无非为一物,这一物与人构成了“争”的全部要素。由此,明确“我”要争何“物”,是这一议题的关键。

闭上眼,想想你在争什么?有的人想到了黄金,掌声与佳人。我认为,尽管它们明确,但其展现的绝非积极或境界,而是人动物性的本能。须要分清楚欲望与愿望。动物也会争夺,然而是为了食物和生存,作为人而言倘若果真只在这样的争夺中耗尽一生,便无法把自己和兽类区分,所谓主动的“争”本质上仍然是被动的。它们绝非人生的主宰:时常见有人说自己的梦想是赚大钱,可是真的赚到大钱之后,又是什么才能驱动他们继续前行呢?为欲望所驱使而争的人,到头来只能用有尽的人生换来一场空。

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在真正的愿望、理想驱动下主动追取。这并非一纸空谈:这样的“争”才最充实,最积极,最纯粹。在人群涌动中保持自我,正是所谓“境界”。

其实,“争”或“不争”,并非对立,只是人们看到一方的时候,往往忽略了相互依存的另一方。孔融让梨,看似不争梨,其实他争的是自己向往的“礼”;内卷严峻的时代里放弃争夺城市岗位,而是投身大山支教的大学生们,他们争的恰是自己内心那一处柔软:心的柔软可以延展,有时甚至可以比高山更宏伟壮丽。真正的积极,真正的境界,是心之所向,梦之所生;争与不争,不过是它们在凡间某个偶然的姓名。

“虽覆一篑,进,吾往矣。”古时先贤的教诲仍然在这个时代,如江海一般涛涛回响,不觉解开我们的心门。有所争,有所不争,我择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