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入新课;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甲午战败,日本从《马关条约》中获取了大量的利益,并进一步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由此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内部展开了不同的方式来挽救民族危亡。;一、民族资产阶级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戊戌维新运动;康有为为什么要打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概括康有为思想的特点。;1.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2.高潮:百日维新(1898.6.11—1898.9.21);瀛台;(四)失败原因;(五)评价;?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1)政治上:

?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2)经济上:

??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上:

??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文化教育上:

??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设立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

(5)社会生活上:

??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

(6)军事上:

??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二、农民阶级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义和团运动;(1)兴起:1898年10月,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提出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兴起;

(2)蔓延:1899年底,山东巡抚毓贤、袁世凯,先抚后剿,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转向直隶。

(3)高潮:1900年6月,慈禧太后“招抚”,企图控制利用;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义和团与清军联合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先后组织或参与了廊坊阻击战、保卫天津、围攻西什库教堂和外国使馆等战斗。

(4)失败:1900年遭中外势力联合镇压,运动失败。;如何看待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1)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2)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①浓厚的迷信色彩,具有落后性;

②缺乏统一的组??领导,呈现分散性;存在着盲目排外的倾向,带有绝对性;

③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④斗争手段和武器装备的落后。

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四)评价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的异同;

?;罪行:

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

2.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三)东南互保;材料一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

——王尔敏《拳变时期的东南互保》;(四)结果:《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加深;项目;4.特点

①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辛丑条约》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巨额赔款人均一两白银,带有惩罚性。

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把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

此条约惩办参加反帝斗争和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但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相反,确立清政府继续充当列强侵华的代理人。

目的就是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从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以华治华”。;战争;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异同

异:①时代背景:前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②直接目的:前者: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后者: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对中国的影响:前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后者: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①都是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②都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劫;

③都迫使清政府最高统治者出逃;

④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侵略方式;列强侵华的特点(趋势):

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③侵略势力由沿海到内地,再到统治中心;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⑥参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从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从以欧洲为中心向两侧转移的趋势。

;1.(2022·全国甲卷)“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