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纲要下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历史纵横”材料,概括明清手工业发展出现的新经营方式、新生产关系。;;材料在农具、耕作技术、灌溉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不过就总体而言,这种出于市场需求、以自由雇佣关系为基础的规模化生产,在明清两朝仍然只是出现于局部范围的局部行业,尚不足以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仍然带有严重的局限性……并未能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形成根本上的冲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清高宗实录》卷323转引;陆王心学;;;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

---转引自刘春滚《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清朝前期)一百余年间···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与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飞跃相比,中国前进的脚步显得迟滞而迂缓。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时代局限:中西方的差异;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自然经济占主导;明末,松江府华亭县有6市16镇,上海县有11市11镇,苏州府吴县有1市6镇,长洲县有5市4镇,昆山县4市6镇,常熟县9市5镇,嘉定县9市6镇,太仓县10市4镇。这些市镇大都傍水而立,周围为棉花、蚕桑、粮食产地,市镇之间间距小,密度???大。明末江南市镇的兴盛()

A.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B.受到经济重心南移影响

C.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D.源于水运交通业的发达;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反映了()

A.商品流通规模的不断扩大B.商品流通种类的逐渐增多

C.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形成D.农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在宋元话本里,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仕宦之子,便是将门之后,而到了明代的小说里,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和“市井细民”了。这一变化说明明朝()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出现变化????????B.士农工商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C.孕育着社会转型的新因素??????????D.政府以农为本的思想发生动摇;合作探究:

他(利玛窦)评论中国人说:“因为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夜郎自大,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别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而且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明是值得夸耀的;这种无知使他们很骄傲,但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就越自卑……中国人是那样地固执己见,以致他们不能相信会有那么一天他们要向外国人学习他们本国书本上所未曾记载的任何东西。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与知识。”---利玛窦(意)、金尼阁(比)著《利玛窦中国札记》

你是否认同利玛窦对中国人的评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提示:先表明你的态度,再运用史实说明你的观点。可以从政治、经济、中国的地位的角度分析材料中当时国人这种世界观出现的原因;也可以从对世界潮流的把握、中国的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这种世界观对后续的历史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

我认同利玛窦对中国人的评价,晚明的中国人固守“天朝上国”观念,不愿做出改变。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先进地位;中国一直都是区域内的大国,周边国家发展都不及中国;长期专制主义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长期小农经济的存在;受传统的“天下”世界观及“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明朝相对封闭,时有“海禁”,对世界其它地区相当无知,夜郎自大。

这一观念导致晚清对世界的无知,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