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专题40诗歌之表达技巧/手法(解析版)
【考点解读】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
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考点点拨】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地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鉴赏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及结构立意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从中考命题角度与命题方式看,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评价技巧效果等。
一、提问方式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2、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4、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技巧)。
5、这首诗(词)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6、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二、常用的表达技巧
(一)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白描、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二)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包括拟人与拟物)、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诗词)等;
(三)结构技巧
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参考四格图(首尾呼应、点题、引起下文、承接上文等)
(四)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1、描写手法
(1)环境描写
①正面描写:5+4+4(常常两两结合、对比、映衬)
“5”五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4”角度——形、声、色(明、暗色调)、态(动、静态势);
“4”方位——上下左右、远近高低、前后里外、俯视仰视;
②侧面描写:衬托+虚实
A、衬托,分正衬、反衬。
a、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反衬动静衬、声寂(静)衬、乐景衬哀情
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虚实
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2)人物描写:正面——5+1
侧面——对比、衬托、烘托
(3)白描
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2、抒情手法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种类
细化
例句
1、表达方式
记叙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倒叙、第一人称)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插叙、第一人称)
抒情
直接抒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史抒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
对诗歌中的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描写
动静结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正侧结合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点面结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细节描写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虚实结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白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修辞手法
比喻
突出意象特征,化抽象为具体。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形象生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对比
两者对立、两相对照、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36 诗歌阅读始:读懂诗歌 (知识梳理 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专题36 诗歌阅读始:读懂诗歌 (知识梳理 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专题37 诗歌之炼字(知识梳理 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专题37 诗歌之炼字(知识梳理 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专题38 诗歌之意境、画面 (知识梳理 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专题38 诗歌之意境、画面 (知识梳理 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专题39 诗歌之炼句、语言风格(知识梳理 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专题39 诗歌之炼句、语言风格(知识梳理 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专题40 诗歌之表达技巧、手法(知识梳理 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专题41 诗歌之情感分析(知识梳理 练习)-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最近下载
-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记录表单汇编.docx
- 炼铁厂1080m3高炉试车方案.doc
- 生物大数据(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 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答案.docx
- 中国传统节日——冬至节日介绍(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次综合实践活动.docx
- AP微积分BC (2018年真题)全套含选择题及答案.pdf VIP
- OEM代工与加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详细版.docx
- 关于农业自动化灌溉浇灌滴灌控制系统设计有关 的外文文献翻译成品:自动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英文双语对照).docx
- 宪法多选题新题.doc VIP
- Bain-德邦产品融合项目里程碑汇报(上会终稿)-20170525.pptx VIP
- 宪法考试多选题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