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登高》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pdfVIP

高中语文_《登高》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高》教学设计

读《登高》悟秋情

课程分析

【教材分析】

《登高》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课本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为诗词专题。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秋天,是诗人流寓夔州

深秋登高时有感而作。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全诗通过登高所见,把自己的

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些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中,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

孤愁的复杂感情,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全诗语言凝炼,声调铿

锵,气韵流转,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被誉为“古今七言律

诗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

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情的

苍凉悲壮、慷慨激越。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往往只满足于背诵、记忆,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

象、意境与情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

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

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其潜心涵泳的鉴赏习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博大的胸怀

二、过程与方法

1、涵咏吟诵,体会诗人情感

2、掌握由意象、语言的咀嚼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教学方式: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两副对联,说的是谁?有什么依据?

上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下联: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通过杜甫的诗了解其人:你还知道杜甫的哪些诗句?从中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师生交流PPT: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凌云壮志、政治抱负

《三吏》《三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同情人民的热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______系念国家的悲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怀才不遇、壮志未酬

推进:学习《登高》,是一首七律。杜甫诗歌艺术成就极高,被认为是自六朝至唐朝诗

歌的集大成者,尤擅七律,被称为“七律圣手”,而这首《登高》,是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被胡应麟推崇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古人说“读其诗,不知其人,可乎?”一起回顾杜甫的生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顾杜诗,了解其悲国悲民的情怀,帮助理解本诗。

二、知人论世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

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在成都时被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杜工部。

PPT:★漫游时期。34岁前的青年时代,处在盛唐。南北漫游,裘马轻狂。曾有“会当凌

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24岁落第

★长安时期。35岁赴洛阳赶考,奸相李林甫争宠专权制造了“朝野无遗贤”骗局,所有考

生未能及第,包括杜甫。10载长安,求取官职,一再碰壁。曾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

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忍辱和辛酸。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悲

痛。41岁获得卑微官职

★任职和流亡时期。43岁就爆发了安史之乱。曾被叛军扣留长安6个月受尽侮辱,逃离

长安,追随肃宗,

文档评论(0)

135****2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