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目录;;阶段特征;材料1: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新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背景: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紧扣课标、问题教学、注重基础、发展能力;对外;;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一)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材料: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中国近代现代史》;1853年英美等国掀起了“修约”交涉未能得逞。1856年10月8日,英国侵略者制造“亚罗号事件”。“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一系列粗暴践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事件中的一个。

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是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之一。1853年(清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清咸丰六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1857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4、结果;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林则徐:“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

是器不良也。”

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徐继畲:撰成《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的地理

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尤重介绍欧美??国。;;;;三、开眼看世界

1.背景:《南京条约》签订后,______________高层仍然封闭、愚昧与腐朽。

2.表现(连线)

3.影响: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对英国的看法;【图解历史】师夷之长技以制夷;2.史论拓展——全面认识“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潮

(1)“新”的表现

①冲破传统“闭关自守”的禁锢,开始“开眼看世界”。

②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主张“师夷之长技”。

③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首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

(2)意义:把学习西方长技上升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抛弃了“华贵夷贱”的传统观念,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先河;对后来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3)局限

①主张:仅限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物质层次。

②态度:仍带有那个时代中国人妄自尊大的痕迹。

③立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④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⑤结果:未付诸实践。;两次鸦片战争;通商口岸开辟的变化,反映出这一阶段()

A.列强侵略集中于南方

B.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开埠

C.列强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D.中国融入世界步伐加快;二鸦典题3:1873年,外国公使以鞠躬礼觐见同治皇帝。清廷官方的《京报》报道称:觐见时,英国公使先诵国书,约二三语即“五体战栗”,其他各国公使有的“双手颤抖”,有的恐惧之余“双足不能移动”,恭亲王奕?还对各国公使进行了“训话”。这一报道()

A.准确地记录了觐见的场景

B.基本没有历史研究价值

C.体现了清廷对世界的无知

D.基于维护清廷尊严立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