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成语典故 .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鸿门宴成语典故

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鸿门宴成

语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鸿门宴成语典故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大军入关进驻鸿门,准备消灭刘邦。经项

羽叔父项伯的调解,刘邦亲赴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设宴相待。席间

项羽谋士范增命项庄舞剑,伺机刺杀刘邦。项伯见势不妙,也拔剑起

舞掩护刘邦。刘邦乘机入厕,在樊哙等掩护下逃回大本营。

鸿门宴解析

【注音】hóngményàn

【出处】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西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解释】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

害客人的宴会。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鸿门宴相关

相关成语

斗酒彘肩:

〖解释〗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

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zhī)[4]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

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示例〗~渡江人,南部莺花每怆神。吴梅《马鞍山麓吊刘龙洲

墓》诗

秋毫无犯:

〖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

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

民,封府库,而待。”《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示例〗~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唐·李白《永王东巡歌》

劳苦功高:

〖解释〗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

〖示例〗这是决战的最后五分钟了!这一班~的“英雄”,手颤颤

地举着“胜利之杯”,心头还不免有些怔忡不定。茅盾《子夜》十五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解释〗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

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示例〗还不是~,寄人篱下的日子究竟到了什么时候为止?朱道

南《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

意图别有所指。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

也。”

〖示例〗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注释〗大行:干大事,大的作为。顾:顾念,考虑。细谨:细

微末节,小的谨慎。辞:拒绝。不辞:不躲避、不回避。让:责备。

〖解释〗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躲避小的责

备。

〖出处〗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

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鸿门宴

〖解释〗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

害客人的宴会。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

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鸿门宴相关诗文

鸿门宴

寰海沸兮争战苦,风云愁兮会龙虎。

四百年汉欲开基,项庄一剑何虚舞。

殊不知人心去暴秦,天意归明主。

项王足底踏汉土,席上相看浑未悟。

——王毂

梁启超谈《史记》之名称《史记》之名,非司马迁书原名也。其

见于《汉书》者,《艺文志》述刘歆《七略》称“《太史公》百三十

篇”。《杨恽传》谓之《太史公记》,应劭《风俗通》同。《宣元六

王传》谓之《太史公书》,班彪《略论》,王充《论衡》同。而《风

俗通》时或称《太史记》。是知两汉时并未有名迁书为《史记》者。

本书中“史记”之名凡八见:(一)《周本纪》云:“太史伯阳读史记”。

(二)《十二诸侯年表》云:“孔子论史记旧闻。”(三)《十二诸侯年表》

云:“左丘明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5****98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