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本研究中,SPN的钙化比例为31%,SPC的钙化比例为5%。本研究中,对不同大小的SPN的影像特征进行了区分,结果发现较小(直径≤2cm)的SPN均呈实性密度或均匀信号。01而较大者(直径≥5cm)于CT上多呈囊实性混杂密度伴不同形态钙化甚至液平面形成;02于MRI上多呈混杂信号,可见短T1的出血信号。这与脆弱的血管结构在肿瘤较大时更易出血坏死退行性变的病理基础是相对应的。10例SPC亦表现为边界清晰之不同比例实-囊性或混杂信号肿物,但较SPN,SPC特征性地表现为胆/胰管扩张或血管包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学上,虽然两者组织形态相似,但SPC一般无广泛的出血-变性改变和假乳头状结构,且瘤细胞无核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多数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抗糜蛋白酶(AACT)、抗胰蛋白酶(ACT)及波形蛋白(Ⅴim)呈弥漫性阳性,1而SPC极少表达AACT、Vim、ACT,进一步的电镜检查可见后者细胞内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这些均有助于两者的鉴别。2文献对导致胆/胰管扩张及血管包绕的SPC亦有报道。Lee等的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可以根据SPC的侵袭征象如胰管扩张、血管包绕和/或远处转移来与SPN鉴别。本研究证实了此结论。但较Lee的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较多发现胆管扩张,且统计学分析表明此点亦是SPN与SPC的鉴别征象之肿瘤相鉴别。1影像学上,SPN常伴肿瘤的内部出血,在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低或不均匀信号,2而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囊性成分在T1WI及T2WI上呈轻度增高的信号。此外,胰腺内分泌肿瘤尽管也可伴随囊变钙化,但实性部分多表现为明显强化。而且,胰岛细胞瘤主要见于年龄较大的成年人,多见于硐~50岁间,并且无性别倾向性。尽管如此,当较小的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无出血囊变时,两者在影像上有时难以准确鉴别。SPC的影像特征

青少年女性体检或自检发现的胰腺占位;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实性混合密度,或伴随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均匀性强化;进一步MR检查发现肿瘤呈边界清晰的高低混杂信号及在T2WI上肿瘤边缘可见低信号带,即可诊断SPN。而影像上具备上述特征,且伴胰管和/或胆总管扩张或肿瘤包绕邻近血管,应诊断为SPC,以更好地指导治疗及随访工作。性别:女01年龄:33岁02主诉:发现胰头占位25天。03性别:女年龄:60岁主诉:上腹部疼痛1天。戚建树,赵红,杨立,赵绍宏,聂永康,蔡剑鸣,吴坚,具海月,程钢,姜怀洲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胰腺罕见的一种外分泌性上皮性肿瘤,约占胰腺肿瘤的1%~2%。1996年WHO将其正式命名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SPN),列入交界性肿瘤,并将兼有SPN的病理特征及恶性组织学特征如血管、神经侵犯和/或淋巴结和肝脏转移者归入恶性范畴,命名为实性假乳头状癌(solidpseudo-papillarycarcinoma,SPC)。2000年,WHO则进一步明确地将具有神经、血管及邻近组织侵犯的恶性组织学特征者列入SPC的分类中。国内尽管对此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已有一定的报道但病例相对较少,且缺乏对SPC的影像特征的系统总结。为此,笔者回顾2004年至2009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32例,其中包括SPC10例,分析其影像特征,以增进对该肿瘤尤其是SPC的认识。一般资料

其中10例SPC中,男3例,年龄26-54岁,平均44岁;女7例,年龄15~37岁,平均26岁。03女24例,年龄15~46岁,平均28岁。02男8例,年龄15~56岁,平均38岁;01除1例男性SPC以便血就诊外,其余患者均以腹部不适或体检发现胰腺肿物就诊。1所有患者术前包括肿瘤标记物在内的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2影像检查

22例SPN中,行CT检查12例,MR检查6例,4者均有行以上检查。10例SPC中,行CT检查6例,MR检查2例,2者均有行以上检查。0102CT扫描采用GELightspeed4层及16层螺旋CT机,24例行CT检查的患者中14例行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300mgI/ml欧乃派克或300mgI/ml优维显100ml,经肘静脉以3.5ml/s流率注入,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延迟时间为35s,门静脉期延迟时间为80s。MRI检查使用GE1.5TSignaMR仪,采用体线圈,行平扫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加脂肪抑制、快速多层面扰相梯度回波(FMSPGR)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经肘前静脉推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总量40ml。扫描参数:SET1WIR540ms,TE15ms,PS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