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组培生产技术及污染防治.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业:现代设施农业班级:10设施2班编号:201010330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技学院专题报告

蝴蝶兰组培生产技术及污染防治

学院:生物科技学院

专业:现代设施农业

姓名:秦政文

班级:10设施2班

指导教师:韩阳花

二О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目录

TOC\o1-3\h\z\u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4

1.蝴蝶兰组培技术 4

1.1诱导 4

1.2母瓶增值〔F瓶阶段〕 5

1.3中母瓶〔H瓶阶段〕 5

1.4子瓶〔K瓶阶段〕 6

2.蝴蝶兰组培造成污染的原因 6

2.1操作人员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6

2.2湿度过大 9

2.3培养瓶瓶盖的选择不合理 9

2.4其他原因 10

3.蝴蝶兰组培污染的防治方法 10

3.1.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10

3.2湿度的控制 10

3.3硅胶圈盖的使用 11

3.4其它方面 12

4开展前景及展望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摘要

近年来,花卉产业在我国逐渐兴起,蝴蝶兰以品种丰富、花色鲜艳、花期长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盆花中流行之首,正因为如此,市场上大的需求量致使蝴蝶兰工厂化模式生产,由于蝴蝶兰靠自然无性繁殖,繁殖率极低,所以工厂化模式生产以组织培养技术的手段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本文根据自身实习经验,总结出一套详细的瓶苗操作技术流程标准并重点从防治瓶苗污染为内容,从操作标准、湿度控制、瓶盖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方案,旨在降低瓶苗生产的污染率,促进工厂化生产,并希望能够给企业及今后从事组培生产的行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工厂化防治污染操作标准湿度控制瓶盖选择

前言

蝴蝶兰属兰科蝴蝶兰属植物,该属约有40余个原种,分布于亚洲与大洋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云南南部、西藏南部、广东南部、海南及台湾为该属植物的最北分界线。其多生于阴湿多雾的热带森林中离地3-5m的树干上,也有生长于溪涧旁的湿石上,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蝴蝶兰为典型的单茎型附生兰,植株很少发生侧枝,分株繁殖系数极低;其种子内不含胚乳,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发芽率极低,故自身的营养繁殖和种子繁殖均难以满足大量的繁殖需要。种子无菌播种萌发产生的实生苗变异性大,不能良好的保持也会出现品种退化的现象,进而导致种苗质量差。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蝴蝶兰快速繁殖可以缩短繁育周期,获得大量成株,并且可以保持优良性状,维护种质资源。目前,蝴蝶兰快繁途径主要利用各种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body.PLB〕,进而诱导分生苗实现快繁,不经愈伤组织直接诱导丛生芽实现。

蝴蝶兰的组培技术运用于工厂化才能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因此在组培生产中操作技术及培养管理不容无视,又因蝴蝶兰种苗繁殖主要采用组织培养,在此之中瓶苗的无菌生产是组培技术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促进工厂化生产的重要因素,在组织培养中,无菌生产过程中防止不了产生污染,为提高瓶苗的成活率,促进工厂化的生产,降低污染率是重要途径,本文把实习工作中的组培技术实践介绍给大家,着重从防治瓶苗的污染为内容,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促进工厂化生产。

1.蝴蝶兰组培技术

蝴蝶兰瓶苗主要分四个阶段:1.诱导;2.母瓶增值;3.中母瓶;4.子瓶

1.1诱导

状态:〔1〕长约2cm的带饱满腋芽的切段或1-1.5cm长的花梗节间;

〔2〕芽苗上的无菌叶片;

操作方法:(1)将消毒后的长约15cm的花梗,用消毒后的剪刀将中部的花梗剪成长约2cm带饱满腋芽的切段或1-1.5cm长的花梗节间;

(2)无菌叶片切成0.5cm见方即可

培养目标:〔1〕用花梗诱出营养芽;

〔2〕用叶〔主要用的外植体〕诱导出PLB〔类原球茎〕;就是说让离体外植体诱导出营养芽或类原球茎;

培养基种类:〔1〕MS+BA3.0-5.0mg/L和改进MS培养基+6-BA5-7.5mg/L+NAA0.5-1.0mg/L+CM(或香蕉泥、马铃薯汁)15%;

〔2〕MS+NAA5.0mg/L+KT10mg/L+10%CM;

培养条件:〔1〕花梗接种于试管〔建议原因单株不易交叉污染,节省空间〕,暗培养7-14d后,置于25-28℃、光强1000-2000lx、光照10-12h/d;

〔2〕PLB可以接种于无菌瓶中,置于25℃、光强500lx、光照16h/d下培养;

培养结果:〔1〕3-4周腋芽膨大变绿,6-8周腋芽伸长并在基部产生丛芽,30d长出小叶,55d后长出4-5片叶的单株小芽苗;

〔2〕30d后叶片切口四周萌发许多原球茎;

1.2

文档评论(0)

liuzhouz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