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设计与施工水利规划与设计2012年第3期
·57·
白水江三级水电站调压井设计优化
张泽辉娄绍撑余学彦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杭州310002)
【摘要】白水江三级水电站为低水头、大流量引水式水电站。调压井稳定断面为470m2,原设计为矩形阻抗式明挖调压井。开挖过程中调压井后边坡出现滑坡迹象,优化调整后将调压井上移至地质条件较好的山体内,以避开表层深厚松散堆积层,缩小上室开挖跨度。通过设溢流洞和下室降低井筒高度,通气洞兼作施工支洞,解决了调压井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并节省了工程投资。
【关键词】调压井优化水电站白水江
【中图分类号】TV7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469(2012)03-0057-03
【DOI编码】10.3969/j.issn.1672-2469.2012.03.017
1问题的提出
白水江三级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境内,发电引水建筑物布置在白水江右岸,由进水口、发电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等组成。电站装机容量48MW,额定水头45m,发电引水流量125.2m3/s。
原设计调压井布置在厂后边坡上,地形平缓,为明挖阻抗孔式矩形调压井,井筒衬后尺寸50m×10m×35m(长×宽×高),顶部高程498.0m。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原调压井处出露的岩土层有:(1)砂土夹灰岩碎屑、孤石,钻孔揭露表层松散堆积层厚度22.5m;(2)灰岩,为二迭系下统栖霞组地层,完整性好,钻孔RQD值达85%以上,节理裂隙不发育。
2005年8月,原调压井在开挖至高程494.0m,距设计底高程还有32m时,已进行锚喷支护的调压井后边坡和坡上居民房出现大量裂缝,附近电线杆倾斜,而此时井筒靠下游侧尚未挖到完整基岩。当时正值雨季,继续往下开挖随时可能发生滑坡。故立即停止开挖,搬迁坡上居民,调整设计方案。
2优化思路
我院接手设计后,立即进行了补充勘探,发现整个厂后边坡表层松散堆积层范围广、覆盖深,没有合适的位置进行调压井移位。如果采用
倒挂井方式明挖,则须采用圈梁锁口、井周岩体预固结灌浆和锚筋索预加固等强支护措施。该方案工程量大、费用高,对已出现裂缝的边坡可能造成新的破坏,施工存在较大的风险和难度,不宜采用。
当时位于原调压井上游约172m的2#施工支洞已经贯通,整个支洞及上下游已开挖的主洞均为完整的灰岩,地质条件较好,是布置大尺寸地下洞室的理想之地。调压井优化调整的思路之一应该是移往地质条件较好的上游位置。
2#施工支洞与主洞交点附近的山坡高程为560m,弱风化基岩底界线高程535m左右。借鉴抽水蓄能电站尾水调压室和气垫式调压室的布置方式,将调压室主室放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山体围岩中,从而避开表层深厚松散堆积层是本工程调压井优化调整的思路之二。
3优化过程
经复核计算,调压井波动稳定断面为470m2。选取发电建筑物校核洪水位(480.0m)加2台机全甩负荷的工况计算调压井最高涌浪;选取发电死水位(473.0m)加1台机满发,1台机由空转增荷至满发的工况计算调压井最低涌浪。
调压井优化一开始仍采用阻抗式调压井,拟
采用受力条件较好的圆形单井形式。为满足波动
作者简介:张泽辉(1978年一),男,高级工程师。
设计与施工水利规划与设计2012年第3期
·58·
稳定条件,衬后洞径须25m。根据涌浪计算成果,穹顶高程495.0m,底高程464.5m,井筒高30.5m,通过内径5m、长9.5m的阻抗孔与引水隧洞相连。穹顶开挖面距弱风化基岩底界线约38m,开挖跨度达29m,而岩体厚度仅为洞径的1.3倍,且上覆约25m厚的松散堆积层,有失稳的风险。
为减小开挖跨度,考虑采用双井形式,衬后洞径均为17m,一个布置在引水隧洞上,另一个布置在2#施工支洞上,上下各通过内径5m的连通洞相连,平面布置详见图1。双井穹顶岩体厚度也仅为开挖洞径的2.0倍,与单井形式没有本质区别,且双室式调压井水流条件复杂,洞室较多,施工较复杂,对引水隧洞施工干扰较大,不宜采用。
压方
上
上
20
图1双井式调压井平面布置图
4优化后结构布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为确保施工安全,一方面应减小调压井跨度,放弃圆形结构断面形式,采用跨度较小的窄长矩形断面;另一方面应降低穹顶高程,增加上覆岩体厚度,考虑布置溢流洞,降低最高涌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