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从登临诗看杜甫的生命意识
——以《登高》和《登岳阳楼》为例
一、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意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诗中所体现的诗人的生命意识。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意象,体会作者沉郁孤苦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整体把握,体会诗人痛苦孤独,却时刻牵挂深爱的土地和人民的深刻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关键词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诗中所体现的诗人的生命意识。
2.整体把握,体会诗人虽痛苦孤独,却时刻牵挂深爱的土地和人民的深刻情感。
三、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以甲骨文“登”和“临”二字导入。
“登”,升也,走上高处;“临”,视也,自上视下。
所谓登临诗,是指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山、亭、台、楼、阁等)而情思涌动,赋
诗兴叹,抒发自己胸怀的诗词。
背景介绍:
子曰:君子“登高必赋。”登高望远,不仅可以遍插茱萸,赏菊放歌,更能诉说人们寄予山
川河流的动人生命体验。要读懂诗人杜甫的生命意识,必将先了解生命意识的来源及背景。
《登高》背景:大历二年(767年),。混乱的政治局面使杜甫北归长安的计划一再被搁浅,
加上好友严武去世,杜甫一家失去了凭依,不得已滞留夔州。重阳这一天,在峻急的秋风中,
他独自执杖前行,抱病登台。
《登岳阳楼》背景:第二年(768年),生活难以维持,杜甫不得不携妻带子乘舟出峡,
几经辗转到湖南岳阳,此时杜甫已是“右臂偏枯半耳聋”,写信需儿子代书,与幕僚交涉艰难,
受尽冷眼,处境悲凉。
初度感知:
1.播放朗诵音频
2.生读
3.翻译,梳理大意
四、文本分析——探寻生命意识
杜甫少年时有很高的理想,流落多年,饥寒交迫,一事无成,因而他的情感比一般人要厚
重深沉。《登高》和《登岳阳楼》都流露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主要表现在诗人对意象的描摹
以及对客观现实的诉说。
(一)万物永恒,人的生命渺小易逝(意象)
《登高》意象分析:
风—急—悲天—高—人渺小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孤独
落木—萧萧下—生命短暂长江—滚滚来—宇宙永恒
《登岳阳楼》意象分析:
洞庭水—昔岳阳楼—今岁月变迁
吴楚—坼乾坤—浮无奈渺小
小结:诗人笔下的“无边落木”“不尽长江”“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都是登临高台,
视野开阔才能看到的壮阔之景。登临带来高旷的气象,却唤醒内心的孤寂,诗人的情感又在登
临高处的氛围中推向高潮,显现出了且悲且壮的人生况味:万物永恒,生命渺小短暂,人生有
诸多无奈和焦虑。
(二)孤独之歌(现实)
自然万物令杜甫感到生命渺小易逝,那么客观现实带给杜甫的是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1.沙鸥般的人生履历
这种孤独的生命体验,首先来自他沙鸥般的人生履历。杜甫在《旅夜书怀》中自诩“飘飘
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沙鸥是一种个体生活的鸟类,善于飞行及游水,喜欢栖息在人迹罕至
的沙洲上,有一种孤独漂泊的意味,这就与杜甫深沉凝重的孤独联系起来。
《登高》颈联分析:
问: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含义,试分析
有哪八层含义?
明确:“万里,地之远也”,此时的杜甫,远在他乡,身处夔州,万里羁旅之愁,此乃第一
悲。
“悲秋,时之惨凄也”,此时正处在萧瑟秋季,又是人生暮年,悲自然之秋,亦悲人生之
秋,此乃第二悲。
“常,久旅也。”此时的杜甫,在外漂泊已是多年,久旅之悲,弥漫字间,此乃第四悲。
“作客,羁旅也”,万里他乡,天涯羁旅,孤身一人,面对满目萧瑟之秋景,满满的羁旅
之思,溢满于胸。此乃第三悲也。
“百年,暮齿也”,壮士暮年之苦,乃第五悲。
“多病,衰疾也”,此时,杜甫56岁,年过半百,且疾病缠身,乃第六悲。
“独,无亲朋也”,此时的杜甫,他的朋友严武、李白相继去世,纵使一身悲苦,想要找
人诉说,却已经是阴阳两隔,无处言说。亲朋不在,此乃第七悲。
“登台,高迥处也”,此时,杜甫登高,满目秋景,联想自身寄寓,登高之苦,油然而生
也。登高之苦,此乃第八悲。
《登岳阳楼》颈联分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