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作文一:《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270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
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
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
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
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
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
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
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
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
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
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
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
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
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
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
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
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
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
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
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
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
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
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
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
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
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
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
自己都放
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
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
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
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
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
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
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
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
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
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
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
《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
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
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
实。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
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
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
中的端倪。
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苕
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贬之者如俞文豹《吹
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
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