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观察.doc

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哮喘发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包括吸氧、镇静、维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激素及二羟丙茶碱静脉滴注。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奇霉素注射剂10mg/(kg.d),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100~250ml中,1次/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注射剂15m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ml中,2次/d,静脉滴注。对两组患儿的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

1.3疗效判定:显效:治疗3d,喘息、气促及缺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哮鸣音基本消失;有效:治疗3d,上述症状有所改善,哮鸣音减少;无效:治疗3d,上述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8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间喘憋、咳嗽、和哮鸣音等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2.3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2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腹痛,对照组有3例出现恶心,减慢药液滴注速度后症状均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讨论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疾病,以可塑性呼吸道狭窄、呼吸道重塑及呼吸道高反应性为特征。诱发哮喘发作的病因多种多样,约90%的小儿哮喘发作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目前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mp)是仅次于病毒引起患儿喘息反复发作的病原,且急性mp感染能诱发无症状患儿哮喘的首次发作[3]。近来研究报道mp与哮喘病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4]:(1)mp吸附于呼吸道黏膜表面或上皮细胞上,造成直接损害;(2)mp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过强,腺体分泌增加,导致气道高反应性;(3)免疫调节机制异常;(4)嗜酸性粒细胞增殖和浸润。现研究发现mp本身既可作为感染源,又可作为变应原,对哮喘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加强作用[5]。因此在哮喘治疗中,合理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阿奇霉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仅能控制mp感染引起的哮喘,还能发挥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6]。

儿童咳嗽排痰能力比成人差,纤毛运动也逊于成人,一旦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且分泌物粘稠时,极易造成气道狭窄,尤其在哮喘发作时更易造成气道阻塞。故在哮喘治疗中,有效祛痰,消除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尤为重要。氨溴索作为一种新型的粘痰溶解剂,能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及气道液体分泌,使痰中的粘多糖蛋白纤维断裂,促进粘痰溶解,显著降低痰粘度,增强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7]。国内研究报道其尚有以下药理作用[8]:(1)能使抗生素的肺组织/血浆浓度比值上升,当于抗生素联合用药时,能使抗菌药物易于渗入,缩短抗生素的治疗时间,提高疗效;(2)能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控制组胺、白三烯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控制白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防止肺损伤。

本组临床观察表明,在治疗小儿哮喘的急性发作时,采用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能提高疗效,并使患儿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更快,缩短住院时间,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与国内的报道一致[9],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3.

[2]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

[3]韩晓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j].实用儿科临床杂,2009.

[4]陈杰,袁岳沙,黄虎翔.肺炎支原体与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9.

[5]张晗,尚云晓.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3.

[6]刘春丽,陈潇.阿奇霉素治疗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7.

[7]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8]高改兰,张小斌,王凤洋等.沐舒坦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58例疗效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

[9]高秀艳.阿奇霉素联合

文档评论(0)

祝秀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档 大家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