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郭沫若诗歌特点,体会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诗歌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读识人
1.对下句,猜人物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
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
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由于对句不凡,表现了强烈的
进取精神,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对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人物:郭沫若。
2.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
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
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
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
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
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
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3.人物评价
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周扬
淡抹浓妆总入时,两朝恩遇鬓成丝。
曾夸召对虚前席,又见讴歌奉和词。
考古偏能剽甲骨,后今何癖注毛诗。
生民疾苦仍如此,孤负先生笔一支。——梁漱溟《赠郭某》
二、朗读辨境
1.指名朗读。
2.问题: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3.播放朗诵视频。
4.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
示例: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
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欢
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
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
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
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
“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5.教师小结: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
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
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
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三、研读析旨
1.再次指名朗诵诗歌,其他同学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背景介绍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
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
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
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
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3.问题讨论:诗歌为什么要描绘滚滚洪涛?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正在日本福冈的九
州大学医学部留学,那是在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不久的时间。“五·四”
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
青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
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
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
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
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
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从第二个更宏观的思想层次说,世界潮流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