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惊诧论 赏析 .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目]语文

[年级]初二

[文件]chja50.doc

[标题]“友邦惊诧论”

[关键词]现代文/教案

[内容]

学习重点及难点

1.学习本文针对敌方的论点与论据采取层层批驳的方法。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摆出敌方的谬论后,作者采取先驳论点,层层深入的驳论点,使

敌人的论点无立足之地,再批驳敌人论据的方法,深刻揭露了极端凶残的国发党反动派投敌

卖国的罪行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有力地揭穿了敌论点的欺骗性,达到了驳论的目的。

2.本文在驳论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文中将敌人的论点与事实并举,造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3.大量使用排比、反语、摹拟等手法,使语言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气势。

文中排比的使用使语言增强了气势,反语和摹拟手法的使用,含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一、文体知识

1.题解

本文写于1913年12月20日至21日(最后一段是补写的)。“友邦惊诧”是从国民党反

动政府的电文上摘引的,加上引号除表示直接引用外,还含有嘲讽和否定的意思。友邦,本

指友好国家,此文中指的是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他们支持国民党政府打内战,处处

维护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和他们在中国的侵略复兴。“惊诧”,惊讶,诧异,是所谓的惊诧。

2.背景简介

1913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当时的

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仅三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

国东北的黑、吉、辽三省。中国共产党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

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号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各地爱国学生三次到南京举行请愿活动。国民党

政府对学生采取欺骗手段,说要依靠“国联公理之判决”,要学生回去,“安心读书”;后于

12月17日竟下令打死打伤学生100多人;为了掩盖罪行,国民党政府竟诬蔑学生,给学生

加上了种种罪名,在这种情况下,鲁迅挺身而出,揭露国民党政府卖国投降的罪行,对“友

邦惊诧”的谬论进行批驳。

3.文体

驳论性杂文

4.什么叫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议论文,篇幅短小,形式灵活多样;笔法犀利,战斗性强;议论与形

象结合,文学性强。

二、课文分析

1.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揭露事实,引出敌论。

这一部分着重说明学生请愿的原因“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和“南京政府束手无策”,

致使学生们在日兵枪口下被迫“逃散”,学生没有宁静的读书环境,请愿是被迫的。“读书呀,

读书呀”,摹拟出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的丑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揭露了国民党

政府的卖国行径;“可怜之至”写出学生们在日兵枪口下无家可归,无学可上的惨景。列举

反动政府的电文,为下文批驳立下了靶子。

第二部分(2~7自然段):针对敌论逐层批驳。分为三层:

第一层(2~4自然段):针对敌论论点中“友邦人士,莫名惊诧”进行批驳。揭露“友邦”

的丑恶本质。

第二自然段一开头先用“好个‘友邦人士’”开头,以正说反,表达了作者的激愤,讽

刺之情溢于言表。接着用三个“不惊诧”的排比句式和一个“惊诧了”以铁的事实作对照,

尖锐指出,国民党政府所认可的“友邦”不过是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同伙,是国民党

政府镇压人民的帮凶,是中国人民的死敌。第3自然段,独句成段,表明了作者的极度愤慨。

第4自然段揭露他们镇压本国人民的凶恶本质,撕掉他们“文明”的面具。

第二层(5自然段):针对敌论论点中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予以批驳,揭露“党国”

的反动面目:对帝国主义投降,与人民为敌。

这一段的开头一句形象地揭示了“友邦”同“国府”的主奴关系,讽刺了“党国”见到

主子“惊诧”就害怕,就对学生诬陷镇压。“我们的国府”是反语,揭露出他们内外勾结的

关系本质。最后的排比句,揭露了是国民党政府使“国将不国”。

第三层(第6~7自然段):归纳上文,揭露“党国”与友邦狼狈为奸,互相勾结镇压中国人

民抗日斗争的罪行。

第6自然段,先用“怎样的党国,怎样的‘友邦’来归纳上文,然后分别对”友邦惊诧

的目的与“党国”卖国的行径进行揭露。第7自然段,摹拟“友邦人士”斥责“党国”镇压

人民不力的口吻,将两者的主奴关系暴露无遗。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补写事实,驳斥敌论论据。

对比地列举事实,一是报道“党国”的官员无恙。二是报道学生死伤的数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LFF4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