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年2月民族艺术研究Vol37,No1
第37卷第1期ETHNICARTSTUDIESFeb.2024
祛魅与存真
———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存在方式探析
高迎刚,李成蹊
摘要: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艺术的存在方式也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存在方式,其最核心的内容依然是亘古常新的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问
题。如果说19世纪以来摄影与录像、扫描与复制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促使人们对传统艺
术的存在方式产生了越来越深的怀疑;那么20世纪中后期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数字技术、网
络技术以及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技术,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艺术存在方式的认知。伴随着
技术性因素的不断发展,艺术的本质属性也在“祛魅”与“存真”的变迁与坚持中愈发清晰。
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具备艺术创意的能力,已经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艺术之为艺术,归
根结底并不取决于技术性因素的变迁。
关键词:人工智能;艺术;存在方式;祛魅;存真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840X(2024)01-0093-09
作者简介:高迎刚,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
任;李成蹊,山东大学艺术学院2022级艺术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100
doi:1014003/jcnkimzysyj20240110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更的存在方式产生了越来越深的怀疑;那么20
新迭代,艺术的存在方式也重新引起人们的世纪中后期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数字技术、
关注。就艺术的存在方式而言,目前影响最网络技术以至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技术,则
大的因素已经从数字环境下的多媒体、多主
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艺术存在方式的认知。
体互动,AR、VR的沉浸式、交互式体验,
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
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创作、展览、表
一直是艺术理论中至为重要且极具争议的话
演、解读等诸环节的深度介入。人工智能时
题。从艺术史的角度看,艺术从来都是“寓
代的艺术存在方式,其最核心的内容依然是
①于某种技术之中,并经由这种技术体现出来
亘古常新的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如
②
果说19世纪以来摄影与录像、扫描与复制等的”;建立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基础上的
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促使人们对传统艺术AI艺术,艺术作品对技术性因素的依赖达到
收稿日期:2023-12-15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中艺术批评范式演变研究”(项目批准号:22BWYJ01)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正如我们通常会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指称深受某一技术影响的年代,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也常常被称为数字时代或者人
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比之数字技术更适合作为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形式;因而人工智能时代比之数字时代,也是指称这一
时代的更为适合的称谓。
②高迎刚.被欣赏的技术———当代艺术与技术关系辨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8(1):153-156.
·93·
民族艺术研究(双月刊)文化发展与创
- 乡村振兴、双碳、储能、绿色金融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新能源知识科普(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