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与新能源工程系工业机器人专业20级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姓名XXX学号202411XXXX
指导教师(签名)
二○二四年10月24日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诚信承诺书
本人慎重承诺:
我所撰写的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没有剽窃或抄袭他人的论文或成果。如有剽窃、抄袭,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成果归属学校所有。
学生(签名)
年月日
电气与新能源工程系20级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XXX系别电气与新能源工程系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班级20301
指导教师XXX课题来源实践要求任务书下达时间2024
系主任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1、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指标
主要内容: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技术指标:用单片机控制超声波的发射、接收电路以及进行数据处理,再用液晶显示屏进行数据的显示;
2、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要求:要求: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所要求的工作,
论文结构完整、合理,条理清晰,对实验方案论述正确。
所需数据资料及参考文献
[1]李群芳.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杨欣.51单片机应用实例详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王洪生.基于单片机与传感器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J].电子制作,2020,(22):24-27
[4]姚永平.STC89C51RC/RD+系列单片机指南.www.MCU-M,2005
[5]袁涛.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6]周国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精讲.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进度计划
序号
阶段性工作及成果
时间安排
1
申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
2
开题会,各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
3
全体指导教师及学生大会:考试时间调整;各指导教师检查工作进展情况。
4
课题设计、撰写论文、实物制作
5
上交有关材料给指导老师
6
答辩会
PAGEIII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XXX
[摘要]
本文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智能家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是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红外遥控模块遥控单片机实现室温实时测量、时间日期显示、以及控制家庭用电器开关通断来实现家用电器自动控制的功能。家用电器开关通断是通过继电器实现,各项数据通过LCD1602液品显示屏显示。该系统可以远程方便地控制家用电器的工作状况,既可以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又能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是未来家电控制发展的主要趋势。
本文首先针对课题背景设计了一套总体的系统框图与方案,然后根据系统框图将系统分为控制、红外、时钟、温度、继电器和显示六个模块。分别针对后五个模块进行电路介绍、原理分析及软件设计,并用控制模块将这五个模块整理、整合到一个系统中成为最终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本课题借助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仿真,Keil软件进行程序设计编译,使用STC-ISP软件将程序烧录至单片机中,最终成果是使用MX-51开发板,外加SRD-05VDC型号继电器实现的。最终成果现象为开机后液品显示屏上显示当前日期、时间、环境温度以及当前工作的继电器编号,遥控器按“1”、“2”、“3”键分别控制继电器1、2、3的通断,按奇数次为通电,按偶数次为断电,继电器之间工作独立。
[关键词]:智能家居;继电器;单片机
目录
TOC\o1-3\h\z\u一、绪论 3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3
(二)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4
1.单片机概述 4
2.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统的优点与缺陷 5
(三)设计内容 6
二、设计方案 6
(一)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6
1.设计的目的 6
2.设计的要求 6
(二)设计思路 6
1.硬件部分 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