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历史发展及各时期特征 .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花瓷的历史发展及各时期特征

青花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陶瓷制品,以氧化钴作为色剂,在胎体上绘出花纹图案,

然后在器物表面涂一层透明釉,入窑经过1300度的高温一次烧成,呈现出蓝色花纹的釉下

彩瓷器。其图案清晰艳丽,给人以明快素雅之感,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

青花瓷的釉料成分中除了氧化钴,还含有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钙等多种物质,这些物

质的含量多少,会直接影响青花瓷的色泽效果。

青花瓷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由萌芽走向鼎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呈现出

了极具时代特色的艺术风貌。

唐代青花瓷的萌芽

据研究资料显示,青花瓷始于唐代中晚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唐时期万国

来朝,商贸繁盛,与外族的交流也非常多。当时的富贵人家多喜爱色泽温润的青瓷,如千峰

翠色的透亮,或者质地厚重雅致的白瓷,又或者色彩明艳的唐三彩瓷器。此时,中国的陶瓷

业发展正式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的越窑主产青瓷,北方的邢窑主产白瓷。而质地较

为粗糙的早期青花瓷就多用于出口或者民间,官方并不重视。这一点从已发现的几片唐代青

花瓷碎片来看,青花瓷在唐代没有发展开来。

唐青花在唐代200余年的的发展进程中,作为一种创新的陶瓷工艺品种,有一个孕育、

萌芽、产生、发展到相对成熟的过程,是“沿着自身发展规律逐步前进的”,形成了一个与

唐白瓷、唐三彩等并行发展的独立陶瓷品系。唐青花发展演变轨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孕育阶段,即创烧时期,大致在初唐中期。初唐青花的造型与黄冶窑场的唐白瓷、

唐三彩的器物类型相同,器型有罐、碗、球形执壶、三足炉、水注、盂、樽、盒、珠等等。

罐、碗、执壶、水注多为饼形足。胎质一部分为陶质,烧成温度在800—1000℃;另一部分

为瓷质胎,烧成温度在1100℃以上。由于瓷质胎铁、钛含量较高,胎色灰暗,故多在胎上施

一层化妆土,用蘸釉的方法在器表罩一层钙碱釉,多为大半截施釉,底足露胎。用钴料装饰

器物,主要采取洒彩或点彩技法,形成简单、不规则的釉上或釉下点斑纹或条斑纹。因胎釉

结合度差,器表常出现脱釉现象。

第二,生长阶段,即成长发展阶段,大致在盛唐初期至中唐晚期。这一阶段是唐青花形

成独立品系的关键时期,其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种是日常生活器皿类,另一种是社会风俗明

器类。根据需求功能不同,其胎釉原料、制作工艺、装饰技法和烧成温度有较大差异。日常

生活器皿的罐、碗、盘、执壶的底足由饼形足开始过度并出现玉壁形圈足;胎质坚硬,敲击

时声音清脆,瓷化程度普遍提高,烧成温度一般在1200℃左右;器物表面施一层耐高温的

钙碱釉,适应窑炉高温,提高瓷胎的烧结度。用钴料装饰器物,简单而无规则的洒彩技法减

少,较多运用点彩技法,开始注重装饰的艺术效果,如钴料点彩出现有规则的几何形图案或

四点、五点、六点的梅花形图案。作为明器类的唐青花,主要是满足盛唐社会奢糜之风和厚

葬习俗的需要。型制和工艺与唐三彩基本相同,主要有生活器具类、人物俑类和动物俑类,

尤其是人物俑和动物俑,神态各异,活灵活现,形象生动,制作精美。明器类唐青花以洁白

的高岭土为胎料,以1000—1100℃烧成素胎,再施低温铅釉入窑800—900℃复烧。由于素

胎洁白,一般不施化妆土,钴料装饰,有釉下点彩,也有釉上洒彩,效果差别较大。特别是

器物二次入窑,低温铅釉溶融流淌,钴料随铅釉溶融而浸润扩散,形成蓝白相间、艳丽夺目

的独特艺术效果。因而明器类唐青花受到盛唐贵族和士大夫阶层青睐,厚葬器物除唐三彩之

外,唐青花作为一种新型明器品种被大量生产出来,故而数量不少。

已发现唐代中晚期的青花瓷是1975年在江苏扬州唐城遗址中出土的瓷枕残片,1985年

11月河南省轻工业厅科研所在河南巩义市瓷窑址采集的唐代白釉釉下蓝彩瓷壶。研究结果

证明,唐代青花瓷是在巩义市白瓷的基础上采用了釉下彩绘的方法生产出的新品种。同时,

从出土的样本来看,当时的青花瓷制造技术还不算成熟。瓷底多为黄白色,且青色发暗,不

算明亮。从扬州当时作为最重要的出港口之一可以看出,当时的青花瓷器多为外销。

第三,成熟阶段,即唐青花标准化时期,大致在中唐后期至晚唐时期。此时的唐王朝政治、

经济日趋衰靡,社会生活江河日下,厚葬风俗大为收敛,用于厚葬的明器唐三彩、唐青花需

求量大为减少;而日常生活和出口贸易类瓷器则大大增加。根据考古材料测试,唐代晚期陶

瓷工艺技术日臻成熟,巩义白瓷烧成温度可达1370℃,完全瓷化,亨达白度胎为76%,釉为

57%,出现“透影”现象。高质量的唐白瓷生产

文档评论(0)

175****08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