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VIP

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教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诗歌,能借助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诗歌含义。

2.想象画面,感受诗歌豪壮之意境。

3.结合创作背景,体会“壮中含悲”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想象画面,感受诗歌豪壮之意境。

2.教学难点:结合创作背景,体会“壮中含悲”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词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陈同甫”是辛弃疾的好友,他和辛弃疾一样同属于抗金派,二人志向相投,这首词就是他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从题目中可以看到辛弃疾把这首词定义为一篇“壮词”,那么豪壮究竟体现在何处呢?下面就让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读,解诗意

1.读准字音,读明节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xián)/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dí)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白话译文:醉酒时拨亮灯火端详着宝剑,睡梦里萦绕着座座军营的号角声。将鲜美的牛肉分赏给战士烤吃,军乐队演奏的雄壮乐曲激动人心。秋高马肥的时节,战场上正在阅兵。

跨着快如的卢的战马飞驰前行,弓弦的响声就像霹雳轰鸣。努力完成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已经两鬓白发,却不能报效朝廷!

(三)再读,赏壮景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人大醉之后,昏昏入睡,梦回军营,在梦境中,诗人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试找出对应诗句,并发挥想象,用简洁的话描述一下这个画面。

八百里分麾下炙——战士性情的粗犷

五十弦翻塞外声——军队气势的豪迈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战争的激烈

词人在梦境中勾勒出了这样一番宏大的场面,在梦中,他重回军营,将士们大口吃肉,营帐外号角萦绕,战场上奋勇厮杀,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这副画面,那真可谓壮景。

(四)品读,析壮情

1.词人为何会做这样的梦呢?试在词中找找相关诗句,解释原因。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因为辛弃疾想替君王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为国立功,这是辛弃疾的壮志。

2.“可怜白发生”一句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可怜白发生”说明在现实中,词人没有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直到白发丛生仍然也没有完成收复失地的愿望,所以他倍感无奈和失落,这是辛弃疾的壮志未酬。

(五)深读,悟悲情

1,知人论世,明确写作背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当时,辛弃疾虽胸怀大志,才华横溢,却并未得到朝廷的充分重用。由于主和派的势力强大,以及朝廷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辛弃疾因主张北伐抗金而屡遭排挤,被调任至江西上饶等地任职,远离了政治和军事的中心。这种被边缘化的境遇,使得辛弃疾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懑,也为他后来创作这首《破阵子》埋下了伏笔。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t/item/%E7%A0%B4%E9%98%B5%E5%AD%90%C2%B7%E4%B8%BA%E9%99%88%E5%90%8C%E7%94%AB%E8%B5%8B%E5%A3%AE%E8%AF%8D%E4%BB%A5%E5%AF%84%E4%B9%8B/_blank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2.结合以上写作背景,思考“醉里挑灯看剑”一句中,为什么是“看”而不是“握”或“挥”等?

辛弃疾此时不得朝廷重用,空有收复失地之志却无杀敌之机,所以手中剑不得用,只能在灯下看剑,以寄愁思。

因为忧愁所以借酒消愁,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醉里入梦,梦回日日所思的战场,在梦境中实现自己的壮志。然梦终虚幻,现实不尽如意,梦境的豪雄更凸显出现实的悲凉,所以这是一首悲壮之词。

(六)结语

辛弃疾曾说“男儿到死心如铁”,这句话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因为执着,所以不能旷达,这也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为何是一首悲壮之词的原因。

(七)作业布置

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辛弃疾及其词作的理解和感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