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docx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第一部分中国史纲要

专题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考点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知识点1三国两晋

1.三国鼎立

2.西晋的统一与灭亡

(1)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3)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知识点2东晋与南朝

1.朝代更迭

(1)东晋

①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

②统治基础:高门士族的支持。

③灭亡:士族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420年东晋灭亡。

(2)南朝:420年,东晋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史称“刘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在建康定都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又统称为六朝。

2.士族崛起

(1)崛起: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即士族。

(2)地位: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3.南方的开发

(1)原因:北方战乱,人口南移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与劳动力;南方自然资源丰富。

知识点3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1)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割据政权。历史上把北方最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为“十六国”。

(2)“十六国”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4)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但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

2.北朝

(1)北魏的建立

①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

②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

(2)北魏的分裂

①6世纪前期,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

②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合称为北朝。

考法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局面中蕴含的统一因素

1.民族交融不断加强,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2.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及制度创新加强了对国家的统治,局部统一多次出现,如三国、前秦、北魏、北周、东晋、南朝等时期的政权。

3.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4.国家分裂给人民带来苦难,人民渴望统一。

5.儒家文化重视大一统,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倾向于儒家文化治国,具有大一统的意识。

高考真题1

[湖南2023·3]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

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

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

答案:B

【解析】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南北朝后期,南北方政权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可知,双方崇尚汉文化;根据材料“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并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可知,北朝重视汉族文化,因此这些现象说明南北政权的文化认同趋近。A项审题不清:材料反映的是南北政权互派使节的要求和北朝使节的来源,而非南北政权的实力对比。C项概念混淆:材料反映的是南北政权在使节挑选上的共性,不是强调南北政权的关系。D项史料误读:材料只是说明“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无法反映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

高考真题2

[北京2022·2]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面示意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选择D:材料中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而南北朝时期则是“民多田少”,结合所学可以判断该地区是长江流域,随着魏晋时期中原汉族人民南迁,南方得到开发,从而出现“民多田少”的局面,因此应为④。排除A、B、C:①②③均位于黄河流域附近,在汉代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不会出现“地广人稀”的局面。

高考真题3

[海南2022·3]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答案:B

【解析】选择B:材料中“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体现出中原汉族人服饰出现少数民族制品,说明当时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排除A:材料中“有人戏说”不是群言百家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