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表10—3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995—2018)单位:亿美元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实际利用量417.3454.6407.2527.4606.3694.79281057.41117.2119613371350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1982年,中国成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观察员并且于1986年7月10日正式提出申请恢复中国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的地位。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依赖于是否能持续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中国只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遵循它的公平贸易原则,中国的出口商才能获得继续进入外国市场的保证。中美之间对中国以“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的争议中国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来促进与世界经济更紧密的融合,在法律、关税、货币、市场开放等方面做出的改变第三节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和发展战略中国的经济改革到2018年已经走过了4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40年间中国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总结这40年的发展过程,中国没有发生重大的社会动荡;尽管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没有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在合理水平;国家的总体实力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在国际上发生重大经济动荡之时,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最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本章要点·中国1978年经济改革之前采取了什么发展战略?该战略是否取得预期效果?·中国经济改革主要在哪些领域进行?有什么效果?·中国经济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是什么?·以重工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有什么不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理论渊源是什么?中国自1978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到2018年改革开放40年之际,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合13.46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比40年前增长了50倍以上。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0.51万亿元人民币(合7.1万亿美元),保持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大多数外国观察家为中国的重大变化感到震惊;世界银行则称中国的改革为“惊人的成功”。第一章中国经济改革前的发展战略一、以重工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的选择选择这一战略是由于当时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朝鲜战争快速建立了一个比较全面和独立的工业结构重工业的特点
采取这一发展战略的问题从本质上讲重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规模化产业195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人民币,人均GNP仅为人民币104元,国有银行年终总资产价值只有人民币118.8亿元,总存款为93.3亿美元。资本成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这与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所具有的要素禀赋和所能调动的资源直接冲突外汇短缺,技术与设备短缺二、宏观经济政策支持重工业发展低利率:资金短缺在正常的金融市场上意味着高利率,政策手段保持低利率低汇率: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外汇和资本一样短缺,因而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应当处于高位。政策手段人为高估本币确保以低成本进口所需要的设备保持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和日用品价格,以降低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等生产成本的投入农村补贴城市、短缺经济三、以重工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的成效高增长率、低福利水平在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相当完整的工业体系,国内经济以重工业为龙头以年均15.3%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人们福利水平低下,按照官方汇率,1952年中国人均GNP为52美元,1975年为210美元,属于最贫穷国家产业结构扭曲制造业所占比例很高,而服务业比例却异常低下。城镇化水平低下198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只有19.4%,比1952年只提高了6.9%经济更加封闭和内向型进出口双双下降表明经济变得越来越内向。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居世界第29位。进出口价值占工农业总产出价值的比重从1952—1954年间的8.16%跌至1976—1978年间的5.89%,下降了2.27%。企业生产效率低下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决定生产要素的分配和生产成本。企业的职责就是执行生产计划,将产品上交政府。企业扩张与经济效率脱钩,导致企业层面的效率低下。由于效率低下,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因此生产只能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进行。第二章中国的经济改革及其
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一、经济改革及其成就中国的经济改革战略及路径与俄罗斯大相径庭。后者走的是自上而下的激进式道路;中国走的是渐进式道路,即从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开始。改革的四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