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例评析
宁夏银川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课标解读
课标: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关于七七事变的行为动词有“简述”、“认识”。“简述”要求比较简单,要求学生知道了解七七事变历史史实并能做以叙述。认识属于高级认知水平,要求学生在掌握国共二次合作和全民族抗战历史史实的基础上感悟得出历史史实所赋予的历史含义、升华到历史体会、历史价值。
关于侵华日军罪行的行为动词只有“认识”。即要求学生从侵华日军罪行的基础史实出发从而感悟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实质,升华至反思战争罪恶,热爱人类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普世价值观。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实质
七七事变
国共二次合作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史论结合
课程内容解读
课程内容解读
主要内容:
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教学任务:
通过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国共二次合作史实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联系现实,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课程内容解读
本节课教学内容多,重大史实多,达成的高级认知认识理解目标多,对构建学生终身价值观影响深远,在众多学习内容中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取舍、整合尤为重要,是对授课教师综合能力的一次有效检验。
课程内容解读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国共二次合作的实现、南京大屠杀
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难点:
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2、国共二次合作实现的意义
3、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目标的设置
授课教师把七七事变史实;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意义确定为教学重点,把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有效整合,目标明确,操作性强。
教学环节的设置
授课教师通过
一、“狮醒”卢沟桥
二、国危若累卵,兄弟再携手
三、国破人犹战
四、血浸南京城
把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四目基础知识有效连接,标题独特新颖,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手段-----史料选择
授课教师通过展示大量的历史地图、历史图片、文字史料,历史视频、历史歌曲,图文声情并茂,再现了历史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阅读史料、提取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史料丰富。如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观看,有些同学泪流满面。
教学手段-----巧妙设问以问题驱动课堂
授课教师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学习得出结论,如:卢沟桥事变通过三个问题的设置并提供历史地图和图片完成此知识的自主学习
狮问1:1937年的卢沟桥见证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狮问2:为什么全面战争挑起于1937年的卢沟桥?(目的)
狮醒3:1937年的卢沟桥枪声响起后走向历史前台的是什么?(影响)
价值升华——爱国主义情怀
1.南京哭泣:教材史实、外国人眼中的大屠杀、军事法庭查证数据、历史学家张纯如对死难者的形象化、数据化。(为什么哭泣?——罪恶累累)
2.南京叩问:通过图片展示人性的日本军人和兽性的日本军人来挖掘日本军人兽性的原因,进而强化今天日本抹杀大屠杀的真实历史,再到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1、历史资料的选择
2、课堂设问
历史资料可谓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但如何有效的选取运用历史史料,历史史料与书本知识的关系是摆在每位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节课史料选取过多,教材已有史料是否应当再次在幻灯片中展示值得商榷。
课堂设问,问题驱动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但设问的多与少,深浅度的把握,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摆在每位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节课教师设问过多冲淡了学生设疑
3、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下的历史课堂,教师们力图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比如:分组讨论、学生展示课前查找资料、课中成果展示、回答问题等等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经常仍然是个别学生活跃,如何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活动的有效性有待历史教师摸索改进。本节课的学生自主学习程式化比较明显,有效性有待提高。
提问与解答环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