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化工大赛-6万吨醋酸乙烯酯项目 0-项目摘要.doc

全国化工大赛-6万吨醋酸乙烯酯项目 0-项目摘要.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附录、概述、计算表等可站内按相同项目名称查询下载

项目附录、概述、计算表等可站内按相同项目名称查询下载

项目摘要6万吨醋酸乙烯酯项目

项目摘要

6万吨醋酸乙烯酯项目

队员:丁瑞龙、凌梦瑶、魏美佳、刘宇、余木兰指导老师:王丽丽、盛敏刚、钱立武、肖新乐、王瑞侠

队员:丁瑞龙、凌梦瑶、魏美佳、刘宇、余木兰

指导老师:王丽丽、盛敏刚、钱立武、肖新乐、王瑞侠

池州学院秋浦战队

项目附录、概述、计算表等可站内按相同项目名称查询下载

项目附录、概述、计算表等可站内按相同项目名称查询下载

目录

TOC\o1-3\h\z\u105681项目简介 2

122332工艺路线及原料的确定 2

112402.1乙烯法 2

302992.2乙炔法 3

208622.3不同技术方案投资比较 3

275992.4工艺技术方案确定 4

184643节能技术 5

261244产品简介 6

55305安全设计 7

177106设备设计与控制 7

115617厂区选址与布置 8

155548总结 11

1项目简介

醋酸乙烯,又名乙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通过自身聚合或与其他单体共聚,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或共聚树脂、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缩醛树脂等衍生物。这些衍生物的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粘接剂、纸张或织物的上胶剂、涂料、墨水、皮革加工、纤维加工、乳化剂、水溶性膜、土壤改良剂等方面。2007年世界醋酸乙烯总需求量超过500万吨,与2006年相比,2007年世界醋酸乙烯需求增长加快,同比增长5.8%。2007年以聚乙烯醇为首的下游产品的需求恢复而成为“高增长年”。国际醋酸乙烯供应日趋紧张。

全球醋酸乙烯供不应求而下游市场的发展需求相对也较强劲。中国醋酸乙烯主要用于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或共聚树脂等。其下游产品包括维尼纶、涂料、粘合剂、纤维浆料、纸张处理剂、乳化剂、分散剂、薄膜、医疗材料以及建筑材料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虽然中国近年醋酸乙烯产量增长很快,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近年进口量有大幅增长。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国内建筑、造纸、印刷、卷烟、汽车、食品、精细化工等领域对醋酸乙烯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近年来醋酸乙烯进口量不断增加,国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齐鲁石油化工属于国企,有能力也有义务改变现状,摆脱中国对外国石油产品的贸易需求,提高自主生产能力。

2工艺路线及原料的确定

目前醋酸乙烯主要有三种生产路线即:乙炔法、乙烯法和羰化法。乙烯法由于工艺性好,经济性优而占主导地位。乙炔法由于能耗太大,污染严重已经逐步被淘汰,只有在电石或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才会采用,乙烯法和乙炔法作简单介绍和比较。

2.1乙烯法

传统的乙烯法生产路线主要有Bayer法和USI法,两者都是采用气相固定床工艺,技术流程也很相似,它们的区别在Bayer法催化剂Pd-Pd为主体,采用硅胶为催化剂载体,反应压力为0.5-1.1MP;而USI法催化剂Pd-Au为主体,采用α-A12O3为载体,反应压力为常压。由于Bayer法具有醋酸单程转化率较高,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等优点,目前工业生产中大部分采用Bayer法。

尽管乙烯法相较于乙炔法有很大改进,但是由于固定床技术有很多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如:

(1)催化剂在床层内静止不动,催化剂载体导热性差;

(2)催化剂颗粒大,导致催化剂的活性内表面得不到充分利用;

(3)催化剂的再生和更换成本较高。20世纪末,BPAmoco公司开发了流化床气相法制醋酸乙烯的Leap工艺,Leap工艺采用改进的流化床工艺,对比传统的固定床技术流化床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采用细粉颗粒,并在悬浮状态下与流体接触,流固相界面积大(可高达3280~16400m2/m3),有利于非均相反应的进行,提高了催化剂的利用率。

(2)由于颗粒在床内混合激烈,使颗粒在全床内的温度和浓度均匀一致,床层与内浸换热表面间的传热系数很高[200~400W/(m2·K)],全床热容量大,热稳定性高,这些都有利于强放热反应的等温操作。

(3)流化床内的颗粒群有类似流体的性质,可以大量地从装置中移出、引入,并可以在两个流化床之间大量循环。这使得一些反应-再生、吸热-放热、正反应-逆反应等反应耦合过程和反应-分离耦合过程得以实现。失活催化剂的移出和新鲜催化剂的加入变得较为简单。

(4)流体与颗粒之间传热、传质速率也较固定床工艺接触方式高。

(5)由于流-固体系中孔隙率的变化可以引起颗粒曳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zs8903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02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