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卒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卒中的预防;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也叫中风,脑血管意外,急性脑血管病。

“卒”是猝然之意,即急速、突然;“中”为打击之意。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脑出血CT表现;二.为什么要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有极大的危害性:

“三高一低”——发病率高(每年120/10万)、病死率高(出血性卒中高达30%以上,再次患病则可能翻倍)、致残率高(高达70%以上,再次患病则残疾加重),生活质量降低。;一旦发生脑卒中,将对患者本人、家庭、单位、社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想预防脑卒中,首先得清楚脑卒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只有弄清了脑卒中的病因,再进一步分析这些病因的危险因素,看看这些危险因素是否可以预防(干预),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着手对脑卒中进行预防。;;古代名医

张仲景: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脑卒中的复发将导致功能障碍加重,增加死亡率。首次脑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预防卒中复发的各种措施即是二级预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和残废率、残废程度。;三级预防的目的主要在于减轻疾病进一步发展或减少并发症,主要针对已经发病的个体,防止病情复发及残情加重,主要措施有坚持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语言、记忆力、心理)等,可以明显减少复发,降低致残率,减轻卒中带来的有害影响,提高患者对长期残疾的适应能力,尽可能完整地回归社会。;;1.血管因素:动脉硬化,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及其他血管因素如脑动脉炎、动脉栓塞(主要来自心脏)。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可以促使动脉硬化形成。药物过敏或中毒,以及外伤等也可造成血管损害。;;;(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无法进行干预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等。55岁以后,每增加10岁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男性的发病率普遍比女性为高,约为1.1~1.5:1。种族和家族遗传性的差异也是存在的。;;预防脑卒中;①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升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

压≥160mmHg,舒

张压>90mmHg)

是引发脑卒中的重要

危险因素。;;;心房纤颤是导致脑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约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的50%。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与年龄增高呈平行关系。年龄50~59岁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5%,年龄80~89岁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为23.5%。;其他类型心脏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如二尖瓣脱垂、心内膜炎和人工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如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房间隔动

脉瘤)等也对血

栓栓塞性脑卒中

增加一定的危险。;;④吸烟

吸烟能导致血管硬化、弹性减低、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以及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多种病理生理变化。有分析发现,吸烟是一个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

素,与年龄、高血

压和相关的心脑血

管疾病危险因素无

关,其危险度随吸

烟量增加而增加。;;⑤酗酒

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但对缺血性卒中仍有争议,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

青年人脑梗死的危

险因素,同样老年

人中大量饮酒也是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提示,与不饮酒者相比,每天少量喝酒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低于不喝酒者,但每天饮酒多于酒精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⑦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有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有7%~10%的男性和5%~7%的女性的颈动脉狭窄大于50%。从无症状性颈部杂音追踪研究,发现在颈动脉狭窄大于75%、进展性颈动脉狭窄、心脏病、男性等情况下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以体重指数25.0~29.9为超重,BMI≥30为肥胖。由于亚洲人的体重指数明显低于西方人,建议在亚洲人群中以BMI23.0~24.9为超重,≥25为肥胖。;⑨其他危险因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