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气囊上滞留物清除缺点:容易造成气管粘膜损伤,特别是持续SSD导管较细,容易发生堵塞带SSD的气管导管比普通导管细,使用时气道阻力增加造价相对昂贵4.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气囊冲击法清除原理:正压通气患者,松开气囊后,呼出气流除了从气管导管呼出外,还可从导管周围呼出,此时,积聚在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可以被呼出气流带出至口腔内。4.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气囊冲击法清除操作步骤:①操作前至少30分钟停止鼻饲②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③充分清除气管内及口﹑鼻腔分泌物4.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气囊冲击法清除操作步骤:④两人配合,一人简易呼吸气囊与气管导管相连,于病人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球囊(2-3倍患者VT);另一人松气囊,待患者呼气末充气4.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气囊冲击法清除操作步骤:⑤再次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反复操作2-3次,直至气囊上分泌物清除完⑥将患者恢复至半卧位,测量并维持气囊压25-30cmH204.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气囊冲击法清除注意:在患者吸气末呼气初挤压呼吸球囊,产生大量高流速大通气量送气气囊在大通气量送气同时放气,送气末重新充气肺大疱,ARDS,气胸,高PEEP禁止使用(六)人工气道分泌物吸引1﹑吸痰指征及吸痰前评估2﹑用物准备3﹑吸痰步骤4﹑吸痰中的注意事项5﹑并发症1.吸痰指征及吸痰前评估原则:适时吸痰、按需吸痰气道内见到痰液涌出患者咳嗽或者突然发生呼吸窘迫机械通气监测:容量控制下气道压力﹑峰压﹑平台压升高;压控下潮气量降低;流速时间波形锯齿状改变1.吸痰指征及吸痰前评估肺部听诊:大气道痰鸣音SpO2突然降低或者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动脉血气恶化2.用物准备可调式负压吸引器无菌生理盐水或者蒸馏水带一次性无菌手套的吸痰管或者密闭式吸痰管听诊器2.用物准备吸痰时压力的选择成人:-100~-120mmHg儿童:-80~-100mmHg婴儿:-60~-80mmHg动物实验研究表明:-200mmHg压力持续或者间断10s可造成气道粘膜损伤。2.用物准备吸痰管选择结构:末端有多个开口,后部有负压控制口型号:不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1/2吸痰管型号=人工气道的型号×2-21号约为0.3mm2.用物准备吸痰管选择类型:密闭式和开放式吸痰管理论上:密闭式可以减少VAP发生率根据临床情况,灵活选择2.用物准备吸痰管选择密闭性吸痰管适应症呼吸机支持水平较高:peep10cmH20,Fi020.6,断开呼吸机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高呼吸频率呼吸道传染疾病,结核,SARS特殊气体吸入3.吸痰步骤评估吸痰指征解释说明预充氧:2-3min吸痰再次充氧评估:吸痰液是否充分,有无并发症发生;痰液性状4.吸痰中的注意事项生命体征的监测,评估咳嗽能力严格无菌操作:待气管如血管气道内滴药:除痰液过于黏稠,可以在吸痰前给予5-10ml湿化液以帮助痰液吸出外,目前不主张吸痰前给予气道滴入损伤气道粘液纤毛,阻碍分泌物排出5.并发症缺氧气道粘膜损伤:压力过大,时间过长影响血流动力学:血压上升,心率增快,多见于情绪紧张或缺氧;也可出现心率减慢,多由于吸痰管插入刺激迷走神经所致支气管痉挛:吸痰管刺激气管粘膜所致其他:心跳呼吸骤停,心率失常,肺不张,感染,颅内压升高。(七)人工气道的湿化1﹑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2﹑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干燥气体吸入对人体的影响3﹑最适的的温度以湿度4﹑常用湿化装置和湿化方法5﹑湿化效果评价6﹑脱机未拔管患者的气道湿化1﹑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黏液-纤毛系统加温,加湿功能对水分和热量的保持过滤作用温度-37℃湿度-100%含水量-44mg/L2﹑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干燥气体吸入对人体的影响人工气道破坏了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2﹑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干燥气体吸入对人体的影响气道内分泌物排出缓慢,增加VAP发生率大量分泌物堵塞气道,造成肺不张,机体缺氧3﹑最适的的温度以湿度目前对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普遍观点:温度32-350C,湿度:33mg/L3﹑最适的的温度以湿度理想气道湿化效果:温度:370C湿度:100%人工气道的湿化效率越接近正常上呼吸道的湿效果,湿化效果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