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3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本章为建筑实务最核心的章节,以工程实体从测量到施工,一步步从无到拔地而起为脉络,全面细致的讲解了常用施工技术原理。本章学习,考试应重点掌握2-5章节,并重点关注第7节新增的智能建造技术。
不见刑警
不见刑警
1.建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设
纣王指教确定一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很多,要根据控制网的形式及分布、放线精度要求及施工现场条件来选择测设方法。
纣王指教
测设方法
特点
①直角坐标法
施工控制网为①方格网或②轴线形式时采用直角坐标法最方便
②极坐标法
适用于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便于量距的地方。
职教局机房其他方法还有:
职教局机房
③角度前方交会法
④距离交会法
⑤方向线交会法
终极答案2.建筑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
终极答案
(1)在施工期间应对以下对象进行变形监测:
①安全设计等级为一级、二级的基坑。
②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③长大跨度或体形狭长的工程结构。
④重要基础设施工程。
⑤工程设计或施工要求监测的其他对象。
3.施工期间变形监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1)中各对象应进行沉降观测。
②对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及其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和周边环境变形监测。
③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体形狭长的工程结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应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垂直度及倾斜观测。
④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长大跨度或体形狭长的工程结构,应进行挠度监测、日照变形监测、风振变形监测。
……
机制变,高水平请只找老冯
机制变,高水平请只找老冯
4.变形监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建筑结构、形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等确定,点位应便于观察、易于保护,标志应稳固。
5.各期变形测量应在短时间内完成。
对不同期测量,应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并宜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设备。
对于特等和一等变形观测,尚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并在相近的环境条件下观测。
盯紧中央,二聚变三一共用
盯紧中央,二聚变三一共用
6.基坑变形观测分为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基坑回弹观测。监测点布置要求有:
①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变形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邻近被保护对象的部位应设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且每边监测点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垂直监测点宜共用同一点。
②基坑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围护墙的中间部位、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20~60m,每侧边不应少于1个。
7.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实施安全预案,同时应提高观测频率或增加观测内容:
①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②变形量或变形速率达到或超出预警值;
③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情况;
④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
⑤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异常变形情况。【2016案】
记忆宫殿
1.灌注桩排桩支护
(1)组成及分类
通常由支护桩、支撑(或锚杆)及防渗帷幕等组成。
根据支撑情况可分为悬臂式、锚拉式、内撑式和内撑-锚拉混合式支护结构。
【2017案】
(2)适用条件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适用于可采取降水或止水帷幕的基坑。
(3)施工要求
①间隔成桩:已完成浇筑的桩与临桩间距应大于4倍桩径,或间隔时间大于36h。
②泛浆:灌注桩应充分泛浆,高度不小于500mm,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③截水帷幕与排桩净距宜小于200mm;采用高压旋喷桩时,先施工灌注桩,后做高压旋喷截水帷幕。
2.地下连续墙支护
(1)特点
施工振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地基扰动小,可以组成具有很大承载力的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宜同时用作主体地下结构外墙即“两墙合一”。
(2)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二、三级;周边环境条件很复杂的深基坑。
(3)施工要求:
①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墙。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200mm;顶面应高于地面100mm,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底部应进入原状土200mm以上;高度不应小于1.2m;内净距应比地下连续墙设计厚度加宽40mm。
②开挖沟槽:地下连续墙单元槽段长度宜为4~6m,槽内泥浆面不应低于导墙面0.3m,同时应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
③混凝土浇筑:水下混凝土应采用导管法连续浇筑。导管水平布置距离不应大于3m,距槽段端部不应大于1.5m,导管下端距槽底宜为300~500mm吊放就位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间隔不宜大于4h;现场混凝土坍落度宜为200±20mm,强度等级应比设计强度提高一级进行配制;浇筑面宜高出设计标高300~500mm。
3m
3m
1.5m
1.5m
300~500mmm
钢导管
砼漏斗
300~500mmm
④墙底注浆: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