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实务】梁毛 冲刺串讲班课件 01-第1章-建筑工程设计技术.ppt

【建筑实务】梁毛 冲刺串讲班课件 01-第1章-建筑工程设计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冲刺串讲班主讲老师:梁毛教材体系第1篇

建筑工程技术第1章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本节以民用建筑为研究对象,重点讲解从多角度学习建筑的工程概况,为后续章节知识及案例题背景铺垫打好基础记忆宫殿建筑物的构成与设计要求建筑物分类与构成分类构成按用途农、民、工层数和高度低多层高层超高层二类一类>100m>50/54m>24/27m≤24/27m,单层规模大量性大型性量大面广规模宏大结构体系围护体系设备体系地上地下屋顶……基础屋面……程序要求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可省略)、施工图设计、专项设计阶段建筑标准、规范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符合总体规划要求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考虑建筑美观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建筑设计程序与要求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技术要求光、声、热、空气建筑隔震减震设计构造要求高度女儿墙顶点室外地坪檐口局部突出檐口最高点底顶记忆宫殿建筑工程设计技术建筑物的构成与设计要求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要求建筑结构体系和设计作用建筑结构设计构造基本要求装配式建筑设计基本要求建筑物分类与构成建筑设计程序与要求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技术要求光、声、热、空气建筑隔震减震设计构造要求分类依据、类别抗震体系与设计框架结构混凝土提高强度、增大截面钢筋加强取值、连接、锚固强竖向构件受力均衡,避免突变、悬挑砌体增强整体性配筋配钢筋混凝土柱梁消能减震措施当消能器采用支撑型连接时,不宜采用K字形布置。隔震措施墙身细部构造勒脚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室外疏散楼梯楼梯的空间尺度要求防火门、窗和卷帘记忆宫殿建筑结构体系和设计作用结构可靠性要求常用建筑结构体系和应用结构设计基本作用(荷载)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天灾人祸振幅、变形、裂缝影响因素、裂缝控制等级经久耐用50年环境类别强度、水胶比、保护层厚度高度↑混合、框架、框剪、剪力墙、筒体跨度桁架、网架、拱式、悬索荷载间接作用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温度作用、混凝土收缩、徐变等第1章建筑工程设计技术1.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的各类建筑与市政工程,根据其遭受地震破坏后:①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②经济损失③社会影响程度④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2.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类别名称分类甲类特殊设防类①使用上有特殊要求的设施②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与市政工程③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乙类重点设防类①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与市政工程②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③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与市政工程丙类标准设防类除甲类、乙类、丁类以外丁类适度设防类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第1章建筑工程设计技术第1章建筑工程设计技术3.墙身细部构造勒脚的防护处理水平防潮层室内地面散水600~10003%~5%200自由落水滴水线20第1章建筑工程设计技术4.防火、防烟、疏散的要求(1)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0.25h。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疏散出口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槛。室内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见表1.2-1。建筑类别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医院病房楼1.30居住建筑1.10其他建筑1.205.楼梯的空间尺度要求第1章建筑工程设计技术2)楼梯的空间尺度要求(1)供日常交通用的公共楼梯的梯段最小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人流股数和每股人流宽度0.55m确定,并不应小于2股人流的宽度。(2)当梯段改变方向时,楼梯休息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应小于1.20m。(3)公共楼梯休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00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4)公共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2级。第1章建筑工程设计技术(6)公共楼梯应至少于单侧设置扶手,梯段净宽达3股人流的宽度时应两侧设扶手。(7)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8)踏步前缘部分宜有防滑措施。(9)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的规定见表。楼梯类别最小宽度最大高度以楼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的公共建筑、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楼梯0.260.165住宅建筑公

文档评论(0)

155****4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