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1-4.docx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1-4.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1(25分)

亲爱的同学,

您好,请您完成本次作业。

本次任务覆盖教材第一编的内容,请在学完第一编后完成本次任务,要求第7周以前完成。

本次任务包括:

一、名词解释6个,每题5分,共计30分;

二、简答题5个,每题8分,共计40分;

三、论述题2个,每题15分,共计30分。

满分为100分,合成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为25分。

全部做完后点击”提交所有答案并结束”,辅导老师会及时为您批阅本次形考作业!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2.六艺

参考答案: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学在官府

参考答案: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在这种体制下,教育权、受教育权被奴隶主贵族所掌握。

4.文翁兴学

参考答案:

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选派郡吏中聪慧者到长安,就学于博士。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廷作官。蜀郡从此学风大盛。

5.苏湖教法

参考答案:

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学生可以主治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三,百,千,千”

参考答案:

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前三种是以识字为主的教材,《千家诗》是诗歌类教材,合称“三、百、千、千”,是社会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蒙学教材。

7.八股文

参考答案:

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源于宋代,通称制艺,是一种严格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文体。作文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作者不能作任何发挥,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对偶文体。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9.学校教育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

?参考答案:

其一,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一部分人逐渐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其二,教育事务逐渐复杂,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需要建立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内容。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成均”;第二种是“庠”。

10.简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内容。

?参考答案:

设五经博士:汉武帝仅设执掌《五经》的儒学博士,将儒家以外的博士均排除在外,大大地提高了儒术的地位,这一措施是“独尊儒术”的集中体现。建立博士弟子制: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自此,学习儒经者日益增多,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以儒术取士:武帝时逐步确立了以察举为主的取士制度,在取士的标准上,则突出强调精通儒术和具有儒家伦理道德修养。视学制度:汉代帝王对其最高学府太学非常重视,有时亲临太学视察或指令要员视察太学。

11.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

?参考答案:

(1)庆历兴学,由范仲淹主持,措施主要有:第一是州县立学;第二是振兴太学;第三是改革科举考试方法。(2)熙宁兴学,由王安石进行,其主要措施,第一是改革太学,在太学实施三舍法;第二是加强地方官学建设,设置诸路[1]学官;第三是举办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3)崇宁兴学,由蔡京主持进行,第一是州县普遍设学;第二是扩建太学;第三是以学校取代科举取士;第四是兴办专门学校。

12.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曹魏初期,九品中正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舆论、左右选举的局面,中央加强了对选举权的控制,国家也能得到一些有用之才。但是自魏末晋初,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朝廷的大世族所把持,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九品中正制演变成以家世品评士人唯一标准的贵族化制度,以至“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严重地影响了当时的学校教育。

13.书院的管理有哪些特色?

?参考答案:

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如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主要规定了书院的教育宗旨、教学方法和道德行为规范等。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虽然同官学、私学有着广泛的联系,但它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官学,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私学。同官学相比,书院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课程设置也有较大的自主性,其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学派特点。

三、论述题(共30分,每题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