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流水地貌 (第一课时侵蚀)课件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2.1 流水地貌 (第一课时侵蚀)课件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表面形态第二章

按成因分,有构造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等。一、地貌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概念:2.成因:3.类型:

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雅丹地貌天生桥青藏高原

名词链接①内力作用内力是指来自地球内部的作用力。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②外力作用外力是指地球外部的作用力,其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地球重力能、日月引力能等,主要是通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作用改造地表形态,其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的结果往往使地表起伏趋向和缓。

第一节流水地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课程标准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描述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2.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学习目标1.运用景观图与示意图,了解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的形态和分布特点,提升区域认知。2.通过学习,结合视频演示,认识主要的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的类型及景观特征,并且能够阐述主要的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形成过程。3.借助案例探究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及危害,掌握应对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提高野外生存技能

1.概念:2.类型:流水地貌是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等

目录1.流水侵蚀地貌3.滑坡和泥石流2.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01fluvialerosionlandform

下蚀侧蚀溯源侵蚀侧蚀(加宽作用)河流侵蚀河道两岸的基岩,使河谷展宽。下蚀(加深作用)河流侵蚀河床上的基岩,使河谷加深。按照流水对河床冲蚀作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由于三种侵蚀对河床的作用力不同,造成河道形态的变化也不一样。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形式溯源侵蚀(加长作用)河源后的松散岩石被侵蚀,河源后退,使河谷的长度增加。

影响流水侵蚀强弱的因素有哪些?①径流量的大小②水流速度(落差、坡度的大小)③地面组成物质的抗侵蚀能力(如岩性较软或流经断层,易被侵蚀)④植被覆盖度(植被一方面可以减少径流,降低流速;另一方面植被具有固土的功能,提高了地表组成物质的抗侵蚀能力。)⑤人类活动(如修建堤坝)

1.溯源侵蚀(源头)—瀑布上游河床较硬,下游河床岩层较软,河流将较软的下部掏空,上部岩层悬空河流继续侵蚀,上下岩层差距扩大,悬空的岩层崩塌,瀑布后退

观察下列两幅图,描述河谷特点虎跳峡三峡河谷呈“V”形峡谷窄而深(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长且弯曲,河谷两侧险峻陡峭。

2.下蚀(上游)—V形谷形成过程: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以下蚀为主,河谷窄而深,河谷基岩岩石坚硬,横剖面呈“V”形特点:“V”字形河谷两壁险峻陡峭,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谷地狭窄,深度通常大于宽度。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常分布于河流上游,出现于河流发育初期。初期(上游)

活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1)结合新生代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相关知识,查看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讨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的直接原因与该地区地壳抬升有关,同时由于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总体上看,大峡谷是地壳上升和流水下切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它是世界最大的峡谷,长504.6千米,高峰与谷底相对高差达6009米,江面最狭处仅35米。峡谷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两岸森林郁郁葱葸。

3.侧蚀(中下游)—凹凸岸河流落差减小,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开始变得弯曲,河谷拓宽,形成“U”形谷。中期(中游)

河谷发育的后期地形特征:地形平坦,落差小,对河流影响:河谷进一步展宽,河流宽而浅,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塑造力量:下蚀最弱,侧蚀为主,堆积加强,后期(下游)

结合“凹凸”二字的字形,理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水量小,流速慢河岸向河心方向发展水量大,流速快河岸后退弯曲河道的水流特点:1.水流对凹岸侵蚀强,使河流更弯曲;2.延长了河流的长度,河流容水量增加;3.水流受阻,流速变小,泥沙易淤积,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

牛刀小试:判断下列景观图中的凹凸岸及其所受的外力作用ABABAB凸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可用于1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