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事迹.docx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事迹.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事迹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事迹大家知道哪些呢?王大珩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故事?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2025“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事迹(必看5篇),盼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关心。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事迹篇1

王大珩的父亲王应伟是天文气象学家,也是中国天文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王应伟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主见因材施教。王大珩取得的成就,与父亲的教育以及良好的家风有着很大关系。

王大珩自幼聪敏过人,5岁就直接读学校二班级。王应伟担忧孩子傲慢,对他的教育非常严峻。学校四班级时,老师曾出一道“鸡兔同笼”题,班里只有王大珩答对了。回家后,王大珩兴致勃勃地告知父亲解题过程,父亲却说他思路不对,根本没有搞懂,答对不过是巧合而已,并告诫他:“学子最忌骄躁二字,骄则浮华不实,躁则浅尝辄止。”多年后,王大珩还用这个故事教育自己的博士生:科学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容不得丝毫懈怠。

王应伟曾将王大珩带到自己工作的北京观象台,对他进行人文历史教育。北京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以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历史悠久而著名于世。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将放置于此的天球仪、四分仪等8台宝贵天文仪器掠走。王应伟在叙述这段历史时对儿子说:“在这个世界上,靠恳求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只有靠自强。人自强了,就没有人敢欺侮你了;国自强了,就没有人敢欺侮你的国家了。什么时候我们的国家强盛了,我们这些中国人在别人眼里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个人。”

在父亲的教育下,王大珩养成了踏实进取的品行。学校毕业时,他已经学完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学校与高中阶段,他的数学成果几乎都是满分。1938年,清华高校毕业的王大珩考取“庚款”留英公费生。在英国他先后就读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谢菲尔德高校。1948年,王大珩回到阔别10年的祖国,参加大连理工高校创建,后历任长春光机所所长、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为长春理工高校)院长等职。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事迹篇2

在清华高校,他倾听了叶企孙教授的磁学、热力学课程,学习了吴有训教授的X射线放射课程,还有萨本栋教授的无线电课程、周培源教授的理论物理学课程以及赵忠尧教授的光学课程。清华高校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和训练方法,令他走进了科研的大门,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清华高校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王大珩牢记终生。在校期间,他在学习上奋斗不止,用学问填充自己;走上社会后,他百折不挠,切实践行校训的教导。

对于王大珩放弃博士学位的事,他的挚友钱三强非常理解,也非常欣赏,“大珩不是不知道没有博士学位对个人的不利影响,但他为了国家将来需要,做了与众不同的选择,在那个时候真是难得。”王大珩自己也说过:“我们这代人是习惯了把做事放在第一位的,个人生活其次。我们做起事情来,从来不会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都是从国家考虑,从事业考虑。”王大珩的每一次选择,都只考虑两件事:国家需求、科学追求。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事迹篇3

1915年2月26日,王大珩诞生于日本东京。父亲王应伟是一位气象天文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在东京气象台工作。母亲周秀清出自苏州书香门第周家,毕业于苏州兰陵女学。1915年9月,父亲带着家人一起回到中国。未上学前,王大珩的父母就引导他熟悉了许多字,学会了简洁的算术。1920年,5岁的王大珩去考北京孔德学校,成果优秀,直接升入初小二班级就读。

1922年,为就近上学,王大珩转到北京汇文学校,后升入汇文高小,1926年升入汇文中学。1929年,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王大珩随父到青岛,就读于青岛礼贤中学。王大珩的数学学得很好,学校的进度往往让他“吃不饱”。学校毕业前,在父亲的辅导下王大珩已经学完了全部高中数学课程及高校的微积分课程。:22-251932年,王大珩考入清华高校物理系,师从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等人。

1936年,王大珩毕业于清华高校物理系。1938年考取“庚款”留同学,在英国伦敦高校帝国理工学院应用光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41—1942年,转入英国雪菲尔高校,在闻名玻璃学家特纳(W.E.S.Turner)教授指导下进行有关光学玻璃的讨论。1942年,受聘于伯明翰昌司玻璃公司,专攻光学玻璃讨论。同年加入留英工程师学会。1945年,研制出V-棱镜精密折射率测定装置,并在英国制成商品仪器,获得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进展奖(Bowen奖)”。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事迹篇4

1977年,中国参与国际米制公约组织,王大珩代表中国参与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工作。

1979年至1992年,他当选为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连任三届达13年之久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