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2024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通用5篇)
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是什么样的呢?王永志事迹大家了解多少?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2024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通用5篇),盼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关心。
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精选篇1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消息,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王永志已于2024年6月11日逝世。
王永志,火箭院第六任院长,一位塑造无悔人生、被人们称为“战略家、科学家、实干家”的航天科技巨擘!
他为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火箭胜利放射献出了自己的才智;
他在中国中程火箭、洲际火箭的研制工作中开拓创新、竭尽心力;
他担当多种型号火箭的总设计师、总指挥,留下了一个个胜利的记录;
他是“两弹一星”工程的重要技术骨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为我国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永志,1932年11月诞生于辽宁省昌图县,闻名航天技术专家,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任火箭院第六任院长,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暨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战术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清华高校航天航空学院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等职,被称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
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精选篇2
在许多航天人眼里,“王大总师”王永志就像一枚定海神针。
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到2022年神舟六号载着两名航天员胜利升空,工程总指挥(均为上将)换了四任,下面七大系统“两总”(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王永志始终担当总设计师,坐镇在技术主帅之位。
王永志曾获202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2年,中央军委授予他“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称号,称他为“国防科研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王永志一生视钱学森为恩师。正是钱学森发觉了年轻的王永志在总体设计方面过人的才华,他说其次代战略导弹应由其次代人挂帅,推举王永志担当总设计师,后来又推举他担当首任载人航天总设计师。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胜利返回后,王永志马上打电话给钱学森,向他汇报说:“您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
神舟飞船连续放射胜利后,钱学森得意地对人说:“我推举的总设计师不错吧?他年轻时就崭露头角,大胆地进行逆向思维,很懂得科学的辩证法,和别人不一样。”
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精选篇3
王永志传记、《中国高新科技》杂志社总编辑姚昆仑告知《中国新闻周刊》,王永志专业学问扎实,学习和熬炼经受使他很早就具备了总体设计思想,这是他很年轻就从事总体设计的基本条件。
1964年,王永志随试验队来到甘肃酒泉,首次参与导弹放射任务。要放射的“东风二号”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首枚中近程导弹,1962年首次放射时遭受失利,经过两年的改进,即将重新接受检验。
时为6月下旬,地处沙漠的放射基地气温超过40℃。推动剂开头加注后,在高温下体积膨胀,燃料贮箱内无法灌注进足够的燃料。弹道计算组报告:射程不够了,弹头无法飞抵弹着区。
空气立刻紧急起来。研讨会开了一个又一个,专家们不断提出解决方案,经过争论又不断否定。
王永志也在苦苦思考。是否可以另辟蹊径呢?他突然灵感出现,拿起笔立即开头计算起来。经过一夜的反复思索和计算,并经同事复算,在其次天的争论会上,他胸有成竹地提出了一个很特殊的解决方法:卸掉600公斤酒精。
推动剂包括氧化剂(液氧)和燃料(酒精),液氧是恒温的,酒精则遇热膨胀,高温造成两种成分密度的转变,推动剂配比随之转变。而最佳配比是在火箭飞行到预定速度时,燃料和氧化剂同时耗完,废重消退,射程最远。王永志方案的特点就在于反其道而行之:削减燃料以恢复最佳配比,推动剂虽然少了,但因废重消退火箭质量轻了,反而能达到预定射程。
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精选篇4
王永志诞生在东北农村,中学时,他痴迷于摩根的遗传理论、米丘林的学说,想让脚下贫瘠的土地长出吃不完的农作物。
抗美援朝号角吹响,战火扩散到鸭绿江畔,王永志报名参军,但和多数高中生一样被要求留在学校“搞好学习”。看到一架架飞翔的战机,王永志意识到,假如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当生物学家不过是一句空话。于是,他转变了抱负,要讨论天上的飞机。
1952年,王永志如愿被清华高校航空系飞机设计制造专业录用。此后,他人生选择的每一步都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在精英荟萃的清华高校,王永志感受着先进思想的传播。1955年,凭借优异的成果,他被选拔赴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在秋风中搭上了去往苏联的列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