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VIP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心素养目标】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一等奖创新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丰富内涵,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3.感受诗人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词,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

语言运用: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审美创造: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杜甫(视频)导入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其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代表作有《望岳》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背景资料】

【读准字音】

【听范读】

(音频)

石壕(háo)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辞:“三男/邺(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示范朗读,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评价指正

【疏通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投:投宿。

逾:越过。

译文: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有差役在夜里来抓人。老头儿越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察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一何:多么。

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译文:

差役大声吆喝多么凶狠!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凄苦!

听见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阵亡。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永远结束了!

译文: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连夜跟你们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早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译文:夜深了,说话声消失,隐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我)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

【整体感知】

这首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叙事诗,那么记述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

时间:晚上

地点:石壕村老妇人(百姓)家里

事件: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官吏抓壮丁。

主要人物:老妇人和官吏。

第一部分(开端):(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发展、高潮):(2-3)写老妇诉说遭遇,并以老迈之身应征。

第三部分(结局):(4)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的情景。

【精读细研】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征兵”“招兵”而用“捉人”?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有吏夜捉人”一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它是全篇的提纲,后面的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捉人”

文档评论(0)

可爱的家人6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可爱的家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