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精品课件 第3章 基因工程 第2节 第1课时 筛选和获取目的基因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分层作业册.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精品课件 第3章 基因工程 第2节 第1课时 筛选和获取目的基因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分层作业册.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2)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在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3)基因表达载体的本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在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转录合成mRNA。目的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的终止信号是终止密码子。1234567891011121314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11.像BclⅠ(5-T↓GATCA-3)、BglⅡ(5-A↓GATCT-3)、MboⅠ(5-↓GATC-3)这样,识别序列不同、但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的一类限制酶被称为同尾酶。下图表示目的基因及质粒上的酶切位点。选用不同的限制酶对质粒和目的基因进行切割,并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下列分析错误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选项切割质粒切割目的基因结果分析ABclⅠ和BglⅡBclⅠ和BglⅡ形成的重组质粒的碱基排列顺序不一定相同BBclⅠ和BglⅡMboⅠ切割后的质粒不可自身环化,切割后的目的基因可以自身环化CMboⅠBclⅠ和BglⅡ形成的重组质粒可被MboⅠ再次切开,但可能无法被BclⅠ和BglⅡ再次切开DMboⅠMboⅠ切割后的质粒可以自身环化,切割后的目的基因也可以自身环化答案B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切割质粒和切割目的基因均用BclⅠ和BglⅡ,由于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形成重组质粒时目的基因可能反向连接,形成的碱基排列顺序不一定相同,A项正确。切割质粒用BclⅠ和BglⅡ,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切割后的质粒可能自身环化;切割目的基因用MboⅠ,切割后产生黏性末端,切割后的目的基因可以自身环化,B项错误。切割质粒用MboⅠ,产生黏性末端,切割目的基因用BclⅠ和BglⅡ,产生黏性末端,形成的重组质粒中原来的BclⅠ和BglⅡ的切割位点的序列发生改变,不能再被这两种酶切割,但不影响MboⅠ的作用,C项正确。切割质粒用MboⅠ,切割目的基因用MboⅠ,产生的均为黏性末端,切割后的质粒可自身环化,切割后的目的基因也可以自身环化,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2.蜘蛛丝是天然蛋白纤维,其机械性能高于常用于制作防弹衣的凯夫拉纤维,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家利用质粒(如图)成功构建了蛛丝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在家蚕丝腺细胞中获得大量蛛丝蛋白。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A.为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可以用限制酶XbaⅠ和SacⅠ来切割目的基因B.构建表达载体时选用蚕丝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利于基因在家蚕丝腺细胞中表达C.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部位,可以驱动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D.基因表达载体中的标记基因可以鉴别与选择含有蛛丝蛋白基因的受体细胞答案C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用限制酶XbaⅠ和SacⅠ来切割目的基因,可以使目的基因两端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A项正确;为了能从家蚕丝腺细胞中提取蛛丝蛋白,基因表达载体中目的基因的上游必须含有使其能在家蚕丝腺细胞中转录的启动子,即构建表达载体时选用蚕丝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利于基因在家蚕丝腺细胞中表达,B项正确;启动子只能驱动基因转录,不能驱动其复制,C项错误;基因表达载体中的标记基因可以鉴别与选择含有蛛丝蛋白基因的受体细胞,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3.科研人员在常规PCR基础上发展出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的多重PCR技术,检测原理(a、b)及结果(c)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A.需要针对不同病原体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B.图中b是PCR反应的延伸过程C.多重PCR同时完成对4种病原体的检测D.由结果推测该检测样品中有B、C、D病原体的核酸答案D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不同的病原体的碱基序列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碱基序列设计不同的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A项正确;图中b是PCR反应的延伸过程,该过程会合成新的子链,B项正确;科研人员在常规PCR基础上发展出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的多重PC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