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南北少林文武学校附设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20分)
沉?默
梁实秋
①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有一回他来看我,二人默对,不交一语。等到茶尽三碗,烟罄半听,主人并未欠伸,客人兴起告辞,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这位朋友现在已归道山,这一回无言造访,我至今不忘。
②明张鼎思《琅琊代醉编》有一段记载:“刘器之待制对客多默坐,往往不交一谈,至于终日。客意甚倦,或谓去,辄不听,至留之再三。有问之者曰:‘人能终日危坐,而不欠伸欹侧,盖百无一二,其能之者必贵人也。’以其言试之,人皆验。”可见对客默坐之事,过去亦不乏其例。不过所谓“主贵”之说,倒颇耐人寻味。所谓贵,一定要有一副高不可攀的神情,纵然不拒人千里之外,至少也要令人生莫测高深之感,所以处大居贵之士多半有一种特殊的本领,两眼望天,面部无表情,纵然你问他一句话,他也能听若无闻,不置可否。这样的人如何能不贵?因为深沉的外貌,正好掩饰内部的空虚,这样的人最宜于摆在庙堂之上。
③謇谔之臣,骨鲠在喉,一吐为快,其实他是根本负有诤谏之责,并不是图一时之快。鸡鸣犬吠各有所司,若有言官而箝口结舌,宁不有愧于鸡犬?至于一般的仁人君子,没有不愤世忧时的,其中大部分悯默无言,但有间或也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人,这样的人可使当世的人为之感喟,为之击节,他不能全名养寿,他只能在将来历史上享受他应得的清誉罢了。在有“不发言的自由”的时候而甘愿放弃这一项自由,这也是个人的自由。在如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项自由。
④有道之士,对于尘劳烦恼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赏沉默的境界。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寂然,惟迦叶破颜微笑,这会心微笑胜似千言万语。古人云:“二十年不开口说话,向后佛也奈何你不得。”二十年不开口说话,也要把口闷臭,但是语言道断之后,性水澄清,心珠自理,没有饶舌的必要。基督教Carthusian教派也是以沉默静居为修行法门,经常彼此不许说话。“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⑤庄子说:“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现在想找真正懂得沉默的朋友,也不容易了。
4.文中第二段引用张鼎思《琅琊代醉编》的记载有何作用?
5.解释下列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1)在如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项自由。
(2)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
6.作者对于“沉默”有哪些主要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参考答案:
4.映证上文,说明对客默坐之事不乏其例;表达对沉默“主贵”的思考,说明沉默有时是掩饰内心的空虚;引用论证,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明力。
5.(1)在专制时代,沉默是仅有的自由;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2)摆脱世俗的劳顿烦恼、又有看透世间一切的智慧的人,心境澄明,没有说的必要。
6.①沉默者并不代表高贵,②选择沉默或不沉默都是一种自由,③沉默是一种境界(有道之人更能欣赏沉默的境界)。
4.
试题分析:一般写文章引用典籍能够丰富文章内容。本文考查第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上文来看,作者写了自己与一位朋友默对的故事,明张鼎思《琅琊代醉编》记载的也是与客人“默对”的故事,并说“可见对客默坐之事,过去亦不乏其例”所以引文有对上文印证的作用。又由引文中“其能之者必贵人也”引出“不过所谓‘主贵’之说……”“因为深沉的外貌,正好掩饰内部的空虚”等论述,表达作者的思考。从论证手法上来看,属于引用论证,作用是能增强说服力。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和段落的作用。本文引用的是典籍中的史料,引用史料的作用一般有,增加文章的真实性,侧面证明作者的观点,为作者的观点提供史料证明,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等。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就是段落大意,结构上主要看这一段在文章中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可是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为全文奠定一种感情基调,与下文作对比,也可以是交待有关背景,与结尾呼应等;如果在中间,在结构上的作用都是过渡、承上启下;如果是在结尾,一般都是对文章的总结、深化、升华,是对全文主旨的概括。本文考查第二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常见的命题形式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意思;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进行分析,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