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7篇)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篇1)
汤永:乡亲们离不开的村医
汤永,1971年出生,是肥西县铭传乡白龙村的一名普通村医。其父是一名老赤脚医生,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梦想当一名医生。1993年卫校毕业后,回村从事预防、保健、诊疗工作。2000年全县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他担任白龙村卫生室室长。
凭着过硬的医术,以及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当地十里八乡的患者都来找他就诊。每天天一亮,患者就排着长长的队,按序就诊。汤永一年接诊患者近3万人次,为患者出诊2000余人次。由于长期的过度疲劳工作,2014年3月,他累倒了,右耳失聪,重度耳鸣,紧接着脱发,从一开始斑秃,继而发展为全秃。此后,他带病工作,一边吃药、治疗,一边继续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服务。他曾在2008年、2011年、2018年被县卫健委评为“优秀健康卫士”。
20多年行医如一日,他随叫随到,从无怨言,电话始终保持24小时畅通。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就是大年初一也是如此,更谈不上节假日。有人曾问他:“你这样没日没夜地干,图的是什么呀?既没有高收入,还承担着相当大的医疗风险,何苦呢?”他回答:“一是凭着一颗善良的心,二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三救死扶伤是一名医生的基本职业道德。”
目前,白龙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77人。汤永常常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送药上门、指导就医,贫困户深受感动。“把病人当邻里、当朋友、当亲人,成为乡亲们离不开的一名普通村医,就是自己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说。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篇2)
石水生:贴钱贴药暖民心
石水生,宿松县五里乡黎冲村乡村医生。从1970年起一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诊断患者80万人次,无一起医疗事故发生。1998年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08年获宿松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获安徽省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17年10月被评为“宿松好人”,多次被评为乡村优秀党员。
1970年经群众推荐和领导批准,石水生当上了一名赤脚医生。1983年,他顺利通过了全省统一考试,获得乡村医生证书;2010年获中专文凭;2011年获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这些平凡的履历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石水生来说,其间布满着艰辛的努力。
黎冲村有18个村民小组,30多个自然村,3400多人口。全村群众新病老病,石水生心中都有一本账。2002年村民石先和突患脑溢血,两个多月不能说话。石水生每天背着药箱到他家为他治疗,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病人完全恢复健康。
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石水生从不为金钱所动,在治病过程中,贴钱贴药贴时间是常有的事,始终把解决病人痛苦放在心上。50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或来人报信),立即上门诊治。诊治时,有时忙到深夜,等病人病情稳定了才离开,碰到疑难杂症,他就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院治疗,并陪病人一同前往,直到病人转危为安,才放心回家。
近年来,石水生又为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继续努力着,为做村民满意的乡村医生不停奔忙,尽己所能保障一方百姓的健康。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篇3)
李艳:淮河上的“白衣天使”
“一位乡村医生,长年划船摆桨去淮河水面为船户们看病检查身体,送医送药。”——这条特殊的行医路她坚持了20多年,淮河水里有她洒下的辛勤汗水,淮河岸边有她留下的无数脚印。这位可爱可亲的人,就是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信湾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李艳。
1974年,李艳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要帮助乡亲们治病脱贫。1992年,她如愿考取了蚌埠卫生学校,毕业后毅然回村。良好的医术、热情的服务、高尚的品德,让她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更是成了方圆几十里村民眼中“最美的医生”。
距离信湾村2公里远的地方,有个力源码头。由于船民们吃住都在船上,大多数人饮用淮河水,很不卫生,经常患有胃肠道疾病等。李艳时刻牵挂着船民的安危,急救包总是准备妥当,一旦接到患者的电话,便马上出发。20年来,她共接诊病人3万人次,出诊服务1万人次,却只收基本的医疗费,从不多收一分钱。
2009年,实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李艳被推选为信湾村卫生室负责人。她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上班最早一个来,下班最晚一个走。村卫生室面向的是农民群众,孤、寡、老、残比较多,她给老百姓看病实行减、免、缓,卫生室每年给患者减免费用达5000多元。
由于积劳成疾,李艳于2014年5月突然患了眼底静脉堵塞,右眼的视力下降到0.1,几乎失明。她从上海出院后,乡亲们都纷纷拿着家里的土鸡蛋等礼品前去探望,并主动帮忙干一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