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10
“人民”的余像:
小剧场戏剧《切·格瓦拉》和世纪之交的主体想象
孙柏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DOI:10.16532/j.cnki.1002-9583.2018.03.009
一、“人民戏剧”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2000年4月12日,小剧场戏剧《切·格瓦拉》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小
剧场首演。这部剧由黄纪苏、张广天、沈林、王焕青、罗江涛集体创作,七
位年轻的职业演员担任演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研究所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联合制作和出品。它的创作动机可以追溯到1997年切·格瓦拉的遗骨在玻
利维亚被发现并被迎回古巴,从而在全世界的新一波切·格瓦拉热潮中,为
中国重新带回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记忆;但更直接的背景还是1990年代中
期以来中国社会自身日益严重的阶层分化,知识分子和公共舆论都试图回应
社会底层对公平与正义的呼声。《切·格瓦拉》采用了布莱希特式的史诗剧
形式,展开了一场中国现实与切·格瓦拉的精神召唤之间的对话。尽管剧作
仍以切·格瓦拉的生命轨迹为线索,但在舞台上,切·格瓦拉本人始终没有
出现,只有他的那些不朽格言以画外音的形式在场。被推到了聚光灯前面的,
是急遽分化并激烈对抗着的社会群体肖像,正、反两面人物就那些人们最为
关切的历史与现实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论辩,最终从“告别革命”还是“革
命不朽”的生死抉择里面,浮现出一个或可继续称之为“人民”的集体性主
体意象,他们在主题歌中宣告着“格拉玛号”的再度启航:“是谁点燃了天
边的朝霞,/千年的黑暗今天要融化。/也许光明会提前到来,/我们听见
你的召唤:切·格瓦拉。”1
戏剧一经上演便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仅知识界和主流媒体被卷入旷日持
久的论战,更重要的是,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观众也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必须
强调的一点是,这部剧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了长时间的巡演,
而且它也到达了开封、成都、长沙等那些在当时戏剧文化尚未成形的城市,
在那些地方,无数普通民众生平第一次走进剧场。可以说,这是中国新时期
以来真正形成社会议题并产生深刻影响的一部戏剧作品,它被称为一次“社
111
会事件”、一场“席卷文化思想界的红色风暴”。工留下的劳动力空缺,另一方面又成为规模
其意义在于,通过剧场艺术的界面,《切·格不断扩大的城市中隐形的建设者。面对如此
瓦拉》使得本已十分激烈的思想争论溢出学之剧烈的社会变迁,中国的知识界和思想界
术界而涌向社会,使得日益深重地卷入新自也发生严重分化,围绕是要自由还是公正等
由主义全球化进程的中国现实问题暴露在一根本性的议题,所谓新左派与自由派之间的
个公共性的视野中,使得迅速坠落社会底层论争持续了多年。而在更广阔的大众文化场
的劳动者获得了在政治文化的舞台上重新出域,这种思想意识的冲突和对抗也折射为更
场的机会。尽管戏剧演出本身始终是在一种加具体的表象:一面是早几年前出租车司机
同样缠绕的悖论中进行的,因为无论如何,就已挂上了毛泽东像祈求平安,一面是知识
该剧的轰动效应都难免消费革命、偶像崇拜、精英们仍在迫不及待等着说出“今夜我们都
意淫乌托邦的责难,对知识分子的道德自恋是美国人”的那个恰当的时刻。
(而非真正为底层代言)的质疑也不绝于耳,在这样矛盾重重的思想文化背景下,以
更被加上为“文革”招魂、鼓吹暴力、宣扬北京为中心的中国剧场运动也发生着显著分
极端民族主义的罪名。凡此种种,都深嵌于化。20世纪最后几年,与商业和艺术戏剧并
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文化急遽冲突、对抗、分存的,是一些重新调动起剧场应有的公共论
裂的版图之中。坛职能、重新捡拾回某种政治立场和社会态
19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雪茄名人_刘海星.pdf
- 悲情英雄__浪漫骑士切·格瓦拉.pdf
- 切·格瓦拉对新社会主义的探索_迈克尔·洛伊.pdf
- 关于话剧《切·格瓦拉》轰动效应的社会思潮分析_陈仲伟.pdf
- 追寻切·格瓦拉摩托的轨迹——卡法亚特_李舒岩.pdf
- 被消费的英雄——切·格瓦拉_李未.pdf
- 我画《遥望中国——切·格瓦拉》_莫鸿勋.pdf
- 从偶像到符号——评话剧《切·格瓦拉》_孙蕾.pdf
- 革命理想的重访——以《切·...略论当代“新左翼文学”思潮_段曦.pdf
- “他的国不在地上,当然,也...革命家切·格瓦拉的生前身后_景明.pdf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八角楼上》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丰收了》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