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满右藏,东纳河北诸道租庸,充满左藏,财宝山积不可胜计。四方丰稔,百娃乐业。户计一千余万,米每斗三钱。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不赍粮。

——《唐语林》卷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的变迁;汉末社会动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P40“历史纵横”《九品中正制的产生》;问题1:尝试梳理九品中正制的产生背景、制度内容、影响;;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问题2:阅读课本,总结隋唐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过程;;问题3: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学思之窗P41);问题3: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学思之窗P41);问题4:试总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规律;;问题4:试总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规律;;二、三省六部制的形成;问题1:试梳理由秦汉至隋唐中央官制的演变;;问题2:三省六部制是如何运行的?;问题3:总结三省六部制的影响;;三、赋税制度的演变;问题1:魏晋时期的赋税制度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到隋唐时期有何变化?它的内容与作用如何?;问题2:结合此前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北魏相较于唐均田制可以顺利推行的原因;;问题2:结合此前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北魏均田制可以推行的原因及至隋唐消亡的原因;;问题3:尝试结合课本正文与“史料阅读”板块《资治通鉴》选段说明两税法实施的背景与内容;;问题3:尝试结合课本正文与??史料阅读”板块《资治通鉴》选段说明两税法实施的背景与内容;;问题4:谈谈你对两税法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的认识;;问题4:谈谈你对两税法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的认识;;知识拓展:;课堂小结:;感谢大家的聆听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