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4
浅谈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鲁一仙
摘要:小城镇的发展对于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大中城市因农民工流入带来的巨大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小城镇数量和人口都有很大的增长。但是,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伴随而来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环境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城镇建设重要性环境问题对策
一、农村城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农村城镇化的必要性
随着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三农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尤以农民问题较为棘手。而农民生活水平增长缓慢,城乡差别扩大的直接原因在于人少地多的特殊国情。2004年国土资源部资料表明,中国现有耕地面积18.37亿亩,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41亩。这一现实决定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中国农民即使生产效率再高,靠土吃饭,依靠第一产业增值的空间也已极其有限。那么出路在哪里?要提高人均土地资源占有率,无非两条路:增加土地;减少农民。在土地作为不可再生性资源的现实下,减少农民成为了唯一途经。那么怎么减少农民呢?实际上把农民从脸朝黄土地朝天的生活中剥离出来很简单,难就难在,怎么让他们在实现身份转变的同时实现职业转变,观念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手段把农民限制在了农村,而现在要让大批农民实现非农化,绝对需要大中小城市中广泛存在的二三产业就业需求的吸收.那就从客观上要求大批农民走进城市,成为居民.而现阶段我国大中城市的吸收就业人口的能力已趋近饱和,要让那么多的农民实现职业和观念转变,更多的需要我们造“城”,变农村为城镇,以便让农民就地转变身份,就地转变职业。从这一角度讲,我们提出的农村城镇化所肩负的政治与经济任务比我们想象中要重得多。现阶段我们提出农村城镇化,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农村富余人口的安置和转移问题。如此想来,农村城镇化问题必须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与妥善解决。
2.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两大突出矛盾。一方面,城镇的发展需要补充大量劳动力,但是相对农村为数巨大的富余劳动力来说,城镇的吸纳能力显得相当有限,致使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游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另一方面,农村与城市间的收入差异越来越大,这使得农村与城市的差别也随之增大。而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企业化运营,使农村的产业链从种植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以农业生产企业为基础的各类农业加工企业和与农业相关的各类服务企业,促进广大农村向城镇化的方向发展。而要实现农业生产的企业化运营,必然需要一个劳动力、资源、产业的聚集过程。在大中型城市发展全速前进、对农村富裕劳动力吸收作用日益减弱的情况
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管理和各种制度不健全,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直接危害群众健康。许多水库也开始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城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最为严重,给城市供水带来严重危害。
(五)农村工业企业占用和毁坏了大量农田,
人地矛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今我国可以开垦的荒地所剩无几,而现有耕地却被大量侵占,其中农村工业的占地面积是惊人的。自1979年以来,农村工业的占地面积已经达到1亿多亩,如农村砖瓦业就是占耕地的大户。农村工业还污染和破坏了大量农田。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业废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每年因污染而减少的粮食超过了100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其中因为农村工业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达47%以上。
此外,由于城市环境污染的严厉制裁,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了郊区小城镇,从而使其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大城市中心区。总之,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面临的环境形势不
三、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发展对策
(一)优化小城镇建设规划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小城镇建设规划思想滞后。要解决小城镇环境问题,实现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就要首先优化小城镇建设规划,强调小城镇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一)人口规模规划。即根据小城镇生态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科学预测小城镇人口规模,并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之与小城镇环境容量相适应;二)土地利用规划。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多地少,浙江省也不例外,因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合理利用土地,并对耕地进行有效保护。因而政府应结合小城镇面积、规模、地形、水文特征等合理利用土地和规划建设,避免浪费土地资源;三)环境污染防治规划。要立足于小城镇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小城镇性质为依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