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爱国忧民类(18首)1.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专题

爱国忧民类

何为爱国忧民古诗?这类古诗有什么特点?

指的是那些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深深关爱的古诗,诗人们通过诗歌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关切和期望。这些古诗常常描绘了战争、灾难、民生疾苦等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特点: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社会责任感。

主题:这些古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期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式微》—周—诗经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主题

抒发渴望杀敌报国,但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情。

意象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这是诗歌中的核心意象,通过反复的咏叹,表达出诗人对某人(可能是爱人、朋友或君主)久久不归的焦虑和期盼。这里的“式微”可以理解为“微弱”或“衰落”,暗示着某种期待或希望的逐渐消逝。

2.“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个意象通过描绘诗人在露水中等待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焦虑和期盼。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不归之人的责备和不满。

3.“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这个意象与前一个相呼应,通过诗人在泥泞中等待的情景,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焦虑和期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不归之人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同情。

《梁甫行》—三国—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主题

反映百姓生活的困苦不堪,表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意象

1.边海民:这是诗歌中的主要意象,通过描绘边海地区民众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边海民生活在贫困和艰苦的环境中,他们的生存状态是诗歌所要突出的重点。

2.草野、林阻:这些意象进一步描绘了边海民的生活环境,草野和林阻代表着荒凉和险恶,暗示了边海民生活的艰难和危险。

3.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这个意象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边海民的妻子和儿女比作禽兽,强调了他们生活的困苦和无助。同时,行止依林阻也暗示了他们在险恶的环境中艰难求生的状态。

4.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个意象通过描绘简陋的柴门和在其中自由穿梭的狐兔,进一步突出了边海民生活的凄凉和破败。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主题

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意象

1.烟、水、月、沙:这四个意象被巧妙地通过“笼”字串在一起,构成了烟雾缭绕、水波浮动、月光柔和的朦胧夜景。这样的画面不仅美丽动人,还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为后续的抒情议论做好了铺垫。

2.近酒家:这个意象点出了诗人所在的位置,靠近酒家,暗示了诗人可能是在饮酒赏景。同时,这也为后文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做了铺垫,使得诗人的感慨更加有力量。

3.商女:这个意象代表了歌女,她们在船上唱歌,但并不知道亡国之恨。这个意象与诗人的感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人的忧虑和愤懑更加突出。

4.后庭花:这个意象代表了亡国的哀歌,是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在诗中,这个意象被用来象征国家的衰亡和统治者的荒淫无度,进一步增强了诗人的感慨和批判。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主题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意象

1.国、山河、城、草木:这四个意象构成了春望的背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展现了战乱之后国家的破败和荒凉。这个背景为诗人的感慨和抒情提供了基础。

2.花、鸟:这两个意象在诗中形成了对比。诗人看到花儿流泪,听到鸟儿的啼叫而感到心惊。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3.烽火、家书:这两个意象代表了战争和家园的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4.白头、浑欲不胜簪:这两个意象代表了诗人的衰老和无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奈和个人的悲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主题

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意象

1.秋风:这是诗中主要的意象之一,代表了自然的无情和冷酷。秋风卷走了诗人的茅屋,使得诗人陷入了生活的困境,同时也象征着诗人所处的

文档评论(0)

李荣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