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在立身处世中,有哪些“无用”之用能够为你所用 .docx

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在立身处世中,有哪些“无用”之用能够为你所用 .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在立身处世中,有哪些“无用”之用能够为你所用

【原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

材料二: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

上述经典名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请你思考在立身处世中,有哪些“无用”之用能够为你所用。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二元对立关系型作文,两段材料分别出自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老子》(教材内容)和《庄子》,关键词为“有用”“无用”,探讨了“有用”与“无用”的哲学关系——对立统一。选材符合高二单元写作要求,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体现教考衔接。

材料一,列举轮毂、泥器、门窗三个例子来说明“有”与“无”的相互依存和转化,强调了“有”之所以能为人所用,往往是因为它中间的“无”赋予了其功能和价值,这体现了道家哲学中“有无相生”的思想,即“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没有绝对的“有”或“无”。

材料二,指出人们在认知上的一个普遍误区,即人们往往只关注并追求那些显而易见的、直接有用的东西或价值,而忽视了那些看似无用、实则可能具有深远影响或潜在价值的存在。在庄子的哲学里,“无用之用”是一种深刻的智慧,提醒我们不要局限于眼前的功利和实用,要有更加宽广和深远的视野,去发现和珍视那些看似无用但实则能够滋养心灵、启迪智慧、促进和谐的因素。

综上,这两段材料共同探讨了“有”与“无”的哲学关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强调了“无”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及超越功利主义、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宝库中的瑰宝,对于现代人理解世界、认识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生活、为人处世、治学研究、经世济用、审美创造等都具有深远启示意义。

【关键词解读】

①有用:强调人、事、物的实际价值,普遍价值,体现实用性和大众化,侧重物质,一定程度体现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思想。

②无用:强调强调人、事、物的内在价值、修养、审美情趣,具有隐蔽性、容易被忽略、发展变化的特点,侧重精神,一定程度体现道家的“穷则独善其身”思想。

③有用和无用既对立,又可以相互转化,最终要实现彼此互补、和谐统一、相生共进的局面。

【评分标准】

(一)对材料的基本认知:

①必须出现“有用”(A)“无用”(B)这两个关键词;

②写作的侧重是“无用”之用;

③写作要出彩必须抓住“有用”“无用”的辩证关系;

④写作要由表及里,由日常生活现象拓展至人生、审美、精神等层面方体现深度。

(二)给分标准:

①42-48分作文:侧重“无用”之用,并分析“有用”(A)“无用”(B)的辩证关系;

②36-41分作文:只写“无用”之用,无体现思辨色彩;

③30-35分作文:只写“有用”之用;

④同等作文,书写颜值高的适当加分;

⑤标点符号多次出现不规范的,总扣1分。

(三)略低于预期平均分:

①预设平均分:35-36分。

②实际平均分:34.2分。

【立意参考】

1.“有无相生”的哲学智慧。

立意阐述:强调“有”与“无”之间的辩证关系,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材料一的例子,可以看到“无”并非空洞无物,而是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利用“无”的价值,理解“有无相生”的哲学智慧,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事物。

2.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立意阐述:材料二指出人们往往只关注“有用之用”而忽视“无用之用”的误区。这启示我们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思维,关注那些看似无用但实则能够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事物。通过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越,我们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人生体验,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3.珍视内在价值,培养深邃思考。

立意阐述:无论是车轮中的“无”赋予其转动的能力,还是看似无用的东西实则具有深远影响,都提示我们要善于发掘和珍视事物的内在价值。同时,这也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深邃的思考能力,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更要深入探究其本质和内在规律。

4.平衡“有”与“无”,实现和谐共生。

立意阐述:在“有”与“无”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实现和谐共生的关键。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有”与“无”的策略,既要追求实际利益和效率,也要关注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成长。通过平衡“有”与“无”,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共生。

【存在问题】

1.审题方面:

(1)审题不准。抛开材料和关键词写青春、创新、理想、奉献、积累、奋斗、虚心、抱负、坚持、失败、拼搏、责任、善、自我价值等,这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