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太公兵法六韬.pdfVIP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公兵法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隋书.经籍志》

注云:“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又称吕望,字子牙(一说字尚),俗称姜太公、姜

子牙,为西周开国功臣、齐国始祖。历史上,对于《六韬》的作者、成书年代及书的真

伪争议颇多。宋代以来,基本否定该书为吕望所作,认为是汉以后人伪托。1972年山

东省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其中有《六韬》残简54枚,说明《六韬》

在西汉前已流传于世,而非汉以后人伪托。当今学者大多认定《六韬》成书于战国时期。

其理由是:《六韬》文辞浅近,与商周文字风格相去甚远,而与战国时期的《吴子》、

《孙膑兵法》等相近。书中涉及骑兵作战的篇章很多,而骑兵诞生,是在战国赵武灵王

实行“胡服骑射”之后。书中提到的一系列铁兵器,都是在战国时期才出现。另外,阴

阳五行学说的形成也是战国时期的事。《六韬》成书于战国,当然就不是吕望所作,而

是战国时人托其名撰成。

《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

则,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兵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历代兵家名将的重视,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

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国外

也有深远影响,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

英、俄等多种文字。

现存《六韬》共6卷60篇,近2万字。版本约有20多种,重要版本有银雀山竹简本、

唐代敦煌写本、唐代魏徵编《群书治要本》、《武经七书》本、《四库全书》本等。本

电子版以《续古逸丛书》影宋《五经七书》为底本,对底本上明显的错、衍、脱、误之

处,则参照银雀山竹简本、敦煌写本、《五经七书讲义》、《五经七书汇解》、《五经

七书直解》等进行校改,底本错讹用()表示,校正的文字用[]表示。假借字和古

体字一般随文用现代字替代,未替代的在注释中注明。

文韬01章文师

文王将田①,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

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曰:“兆致是乎?”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

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耶?”太公曰:“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

甚有似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

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

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至情者,事之极也。今

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直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②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

食其饵乃牵其缗,人食其禄乃服其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

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

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立敛③焉。”

文王曰:“立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

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

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

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

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①田:打猎。②缗:鱼线。③敛:聚敛,收缆。

文韬02章盈虚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

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文王曰:“古之圣贤,可得闻乎?”

太公曰:“昔者帝尧之王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

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

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甍桷椽楹不斲①,茅茨遍庭不剪。鹿裘御寒,布

衣掩形,粝粱②之饭,藜藿③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织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

无为。吏忠正

文档评论(0)

186****86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