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课文及鉴赏.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弃疾《水龙吟》课文及鉴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

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

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

特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

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

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

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

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

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

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

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

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作品鉴赏:

该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

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

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

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

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

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

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

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

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皮日休《缥缈

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

之句,是此句用语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

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至于愁恨为

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

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

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

意”三字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

“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

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

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

念。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

他这时的心情呢?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

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

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

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

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

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

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

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

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

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

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

文档评论(0)

162****6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