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
CATALOGUE
目录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原文解读与赏析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
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知识拓展:唐代其他优秀作品欣赏
CHAPTER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01
杜甫出生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杜甫生平及时代背景
《石壕吏》是杜甫创作的史诗“三吏三别”之一,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
乾元元年,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大历中,因避乱寓居同谷县,复移成都。是年腊日,杜甫由洛阳往华州任所,晚宿石壕村,时吏夜捉人,遂写成这篇著名诗篇。
《石壕吏》创作背景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石壕吏》通过描写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巨大破坏。
杜甫在诗中运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不幸。
CHAPTER
原文解读与赏析
02
描述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情景,反映了唐代中期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诗中刻画了老妇人的形象,展现了她的悲惨遭遇和无奈选择。
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残暴行为的愤慨。
原文内容概述
巧妙的叙事手法
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将读者带入现场,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真实感。
生动的细节描写
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感更加真挚。
对比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比“吏”与“妇”的不同表现,突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主题。
审美体验
通过深入解读诗歌中的意象,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从而获得一种审美上的愉悦和共鸣。
“石壕吏”意象
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无情,象征着黑暗的社会现实。
“老妇”意象
代表了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她的悲惨遭遇引发了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夜”的意象
营造了压抑、紧张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典型意象解读与审美体验
CHAPTER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03
诗中官吏对待民众态度冷漠,不顾民众死活,只关心自身政绩和利益。
冷酷无情
狡猾多诈
残暴不仁
官吏们善于利用权力和手段欺骗、威胁民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对待被征召入伍的民众时,官吏们表现出极度的残忍和不人道,使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03
02
01
官吏形象刻画及性格特点
1
2
3
诗中的民众形象展现了他们在战乱和官吏压迫下的苦难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众的同情和关注。
苦难深重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民众仍然不屈不挠地进行抗争,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顽强抗争
通过民众形象的塑造,诗歌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呼吁人们关注社会现实,追求正义和公平。
社会意义
民众形象展现与社会意义
官吏与民众的对立关系
01
诗中通过官吏和民众的形象对比,展现了两者之间的尖锐对立和矛盾冲突。
家庭亲情的纽带
02
在苦难的背景下,家庭亲情成为民众心中的慰藉和支撑,体现了亲情的珍贵和伟大。
情感表达
03
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剖析,表达了作者对官吏残暴行径的愤慨和对民众苦难生活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人物关系梳理与情感表达
CHAPTER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
04
揭示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苦难
诗中通过描述石壕吏的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妪出门看等情节,生动展现了战乱时期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
反映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
诗中的“吏呼一何怒”等描写,揭示了封建官吏的凶恶嘴脸,以及他们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对时代矛盾的深刻揭示
杜甫通过《石壕吏》一诗,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封建统治阶级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不满和反思。
反映时代矛盾和民生疾苦
03
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通过描绘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生活,杜甫引发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关注社会公正和进步。
01
仁爱精神的体现
诗中的老妪虽然自身难保,但仍然愿意为官吏提供住处和食物,体现了她的仁爱之心和同情之心。
02
对弱者的同情和关怀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和关怀,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倡导仁爱精神和人道主义关怀
杜甫通过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如官吏的残暴、人民的苦难等,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诗中所描绘的战乱场景和人民苦难,促使人
文档评论(0)